第11课 第1课时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VIP

第11课 第1课时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学习目标

1.梳理秦汉至明清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的史实,探究秦汉至明清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2.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古代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的特征及其原因、影响。

3.认识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汉220年581年隋唐907年960年宋元1368年明清(前期)1840年;

共同主题:

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1课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0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0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03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

复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蝎,熙帝载兮振万世!;

圆图以鼠

PART

01

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任务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

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内容,梳理秦汉民族关系的基本史实,补全下列图示。;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南匈奴(内迁)

北方:与匈奴和亲(汉初)→攻打(汉武帝)→1

北匈奴(西迁)

西域:设“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

鸿胪:

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

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清末废。;

汉代对待周边邻居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展。

——许倬云《万古江河》;

汉朝在边疆实行“屯戍政策”的历史意义

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

思考点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

呈现什么现象?有何作用?

提示

现象:民族交融的加强。

作用:加速了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南方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作探究视角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封建制确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疆域辽阔,

边疆民族众多,汉族和边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其边疆管理机构开始形成中央和地方双重体制,组织上日益严密,正是这种形势的产物。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

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推动边疆管理机构“双重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简述秦朝边疆管理机构“双重体制”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提示

(1)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疆域辽阔,边疆民族众多;汉

族和边疆民族之间联系加强。

表现:中央:典客、典属国;地方:郡下设县或道。

(2)民族交融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边境战争不断;南方得到开发;采取战与和并用的民族政策;等等。;

深化拓展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1)边疆民族地区开发进程加快。秦汉时期通过移民、输入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等手段,加快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进程。

(2)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交融程度增强。秦汉时期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相比先秦,内容增多,交融程度明显增强。

(3)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秦汉中央政府借助强大的中央集权,

纷纷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等。

(4)边疆民族区域的拓展。秦汉时期,北方的河套地区、西域地区、西南地区及南方珠江流域在这一时期首次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贰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蒙;

隋朝;

(1)战争: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

方式: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会盟通好。

特点:恩威并施,手段多样,具有灵活性。

思考2:唐朝民族政策有何影响?

影响:

①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促进唐朝前期辽阔疆域形成。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概念阐释

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政策,实际上就是以怀柔安抚为主、武力震慑为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