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docx

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由SAC/TC598全国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编号为T-604),起草牵头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完成时间为2025年11月。

2.主要工作过程

本文件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预研阶段

2024年1月,全国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8)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仿生学领域新标准项目提案。

2024年1月-7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牵头起草单位,进行广泛调研,对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开展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知名高校与企业形成《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标准草案,并进行了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申报。

(2)立项阶段

2024年8月,《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T-604)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

(3)起草阶段

2024年8月-11月,成立标准起草组,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艾德恒信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组织召开标准编制组内部讨论会,对标准草案的框架架构进行调整,并编写完成标准草案初稿。

2024年12月,SAC/TC598举办第三次全体会议,围绕在研标准开展研讨,为仿生标准化发展谋篇布局,进一步推动了仿生领域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全国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598)组织标准草案初稿的内部评审会,汇总整理专家修改意见,完成标准草案初稿修改稿编制工作,形成《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并提交标委会进行公开征

求意见。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文件的起草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艾德恒信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泛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标准文件的起草与优化,组织标准相关调研、组织标准编写、组织专家评审等工作;南京艾德恒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支撑标准的调研及各阶段标准的编写工作。

本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如下表所示:

成员

主要工作

姬科举

标准文件的起草与优化工作

戴振东

标准文件的设计规划与方向指导

宋逸

标准文件内容的优化工作

夏爽

标准文件内容的测试方法优化

田煜

标准文件的实验方法指导

薛龙建

标准文件的干黏附材料特点描述

田洪淼

标准文件的实验分析方法指导

邹华维

标准文件中实验方法的分析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1.编制原则

本文件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

2.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非磁性固体间形成能多次重复使用、大小可调控的黏附力,是固体间相互作用的颠覆性技术。仿生干黏附材料和装置指受生物黏附结构和行为启发而研制的各类在固体界面产生黏附力的微结构、材料及基于这些结构和材料发明的装置。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仿生干黏附材料性能评价标准。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确立使固体间产生黏附力的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评价方法,并提供对应的评价设备建议。本标准将为该领域产品的性能评价提供一个公共认可的标准,以便评价各

种仿生干黏附材料和器件的黏附性能,推动仿生干黏附产品及其工程应用的进程。本文件主要规定仿生干黏附材料黏附性能测试方法

第1章给出了本文件的范围和内容概要。第2章是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章给出了标准中适用的术语和定义。第4章给出了本标准的基本原理。

第5章给出了本标准试验条件。

第6章给出了标准中的仪器设备。第7章给出了标准中的样品要求。

第8章给出了标准中试验方法和步骤。

第9章给出了标准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要求。

第10章给出了根据本标准开展测试实验的试验报告要求。3.确定标准主要内容论据

(1)目录框架确定

本标准的目录框架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相关规定。

(2)主要依据的标准和参考资料

GB/T2790-1995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

GB/T17200-2008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和弯曲试验机(恒速驱动)技术规范GB/T40721-2021橡胶摩擦性能的测定

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