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视频:激光清洗补技术中涉及的固体传热、变形几何与固体力学模块
激光清洗这玩意儿看着玄乎,其实说人话就是用激光怼金属表面,把氧化层或者污染物直接气化崩
打麻将三缺一,少哪个都会翻车。
先说传热模块,核心就是算激光照在金属表面时的温度场。这里有个骚操作——用移动热源模拟激光
扫描路径。看这段核心代码:
```python
defmoving_heat_source(x,y,t):
v=0.05#扫描速度mm/ms
radius=0.2#光斑半径
q=1e6#功率密度
x0=v*t#热源中心随时间移动
returnq*np.exp(-((x-x0)**2+y**2)/(radius**2))if(x-x0)**2+y**2radius*
*2else0
```
这代码的坑在于时间步长不能太大,不然热源移动会出现瞬移的鬼畜效果。之前用显式欧拉法翻
过车,温度场直接出现马赛克,后来改用自适应步长才稳住。
温度场算出来之后,变形几何模块就开始作妖了。热胀冷缩导致表面起伏,这里需要更新网格坐标。
举个真实案例:某次仿真发现清洗后的表面出现周期性波纹,查了三天三夜才发现是热应力计算时忘记考
虑材料的各向异性:
```python
#错误示范(各向同性假设)
strain_thermal=alpha*delta_T*np.eye(3)
#正确姿势(考虑晶体取向)
strain_thermal=np.array([[alpha_x*delta_T,0,0],
[0,alpha_y*delta_T,0],
[0,0,alpha_z*delta_T]])
```
就这一行代码的区别,让整个团队多加了三天班。所以说材料参数这玩意儿真是魔鬼藏在细节里。
最后是固体力学模块的坑。当激光功率过高时,材料不仅会变形还可能直接裂开。这时候得玩断裂
力学,用相场法模拟裂纹扩展。有个经典操作是在损伤演化方程里加温度梯度项:
```matlab
%相场损伤模型
phi_dot=mobility*(laplacian(phi)-(Gc/length_scale)*(1-phi)+thermal_term);
thermal_term=beta*grad_T.^2;//温度梯度影响项
```
这个beta参数调起来简直要命,大了裂纹乱窜,小了体现不出热冲击效果。后来发现用实验数据反
推比纯理论计算靠谱,果然实践出真知。
搞激光清洗仿真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三个模块相互耦合的蝴蝶效应分分钟教做人。有次为了复现某
个文献结果,连续72小时盯着屏幕看温度云图像看万花筒似的。不过看到仿真结果和高速摄像机拍的清洗
过程对上的那一刻,感觉值了——虽然头发又少了几根。
激光清洗这玩意儿现在工业圈玩得挺溜,但背后的物理场耦合可不是吃素的。今天咱们直接扒开CO
MSOL模型,看看固体传热、变形几何和力学模块怎么在激光扫过金属表面时打架。
先整活温度场。固体传热模块里有个骚操作——激光热源用移动坐标定义。别傻乎乎地用固定坐标系
,试试这段代码:
```python
#移动高斯热源定义
x0=v0*t#激光头水平位移
q_laser=P/(2*pi*r^2)*exp(-((x-x0)^2+y^2)/(2*r^2))
```
这里`v0`是扫描速度,`P`是激光功率,`r`光斑半径得控制在0.1-0.5mm之间。注意`exp`里的分母
是`2*r^2`不是`r^2`,这个系数错了整个温度分布直接翻车。
温度上来后材料要膨胀,变形几何模块得开非线性开关。重点看这个应变率设置:
```matlab
strain_rate=(epsilon_p-epsilon_p_old)/dt//当前应变与上一步应变差值
ifstrain_rate1e4[1/s]
material.youngs_modulus*=0.7//高温软化修正
endif
```
当应变率超过临界值(比如1e4量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