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
CCSB05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277—2021
冷凉区春玉米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机械化
生产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mechanizedproductionofhigh-yieldandhigh-qualityspring
cornwithplasticfilmmulchingincoldzone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327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烜赫、曹铁华、王立春、赵鑫、胡宇、陈宝玉、王洪君、王楠、李文、孙孟
琪、边少锋、赵洪祥、方向前。
I
DB22/T3277—2021
冷凉区春玉米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机械化
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冷凉区春玉米高产优质机械化生产的程序,规定了机械整地、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
田间管理、机械收获、记录与档案等阶段的操作指示。
本文件适用于冷凉区春玉米地膜覆盖机械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无霜期≤125天,≥10℃积温≤2650℃,昼夜气温温差较大,农作物生产容易遭受低温冷害、
早霜等灾害影响的气候类型区。
4技术流程图
冷凉区春玉米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机械化生产技术流程见图1。
1
DB22/T3277—2021
图1冷凉区春玉米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机械化生产技术流程图
5.1.1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翻耙整地,翻耕深度≥20cm,达到待播状态。
5.1.2不适合秋季整地的地块,春季进行旋耕整地,旋耕深度≥18cm。
每公顷施入纯氮200公斤~240公斤、五氧化二磷70公斤~100公斤、氧化钾80公斤~100
公斤,春季起垄一次性施入。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杂交种。有效积温在2000℃~2300℃的地
区选择中早熟品种;在2300℃~2500℃的地区选择中熟品种;在2500℃~2650℃的地区选择中
晚熟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6.3种子处理
未包衣的种子在播种前连续翻晒2天~3天后进行包衣处理。
2
DB22/T3277—2021
7播种
7.1播种期
4月末~5月初为最适播种期,比裸地种植品种早播种7天~10天。
7.2种植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种植密度的上限和下限,耐密型品种每公顷保苗6.5万株~7.0万株,半耐
密型品种每公顷保苗6.0万株~6.5万株。
7.3覆膜播种
7.3.1选择可降解地膜,地膜质量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
7.3.2覆膜播种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GB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7.3.3选用覆膜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一次性完成覆膜、播种、覆土作业。播种深度2cm~4cm
为宜。
8田间管理
8.1查膜引苗
播种后地膜有破损或边缘风吹开的地方,及时用细土封严。遇幼苗与膜孔错位时及时引苗,防止烧
苗。
9机械收获
适时晚收。玉米生理成熟10天后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
10记录与档案
应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详实记录,记录档案至少保存两年,做到可追溯。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22_T3278-2021_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检测室建设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3279-2021_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检测室验收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3280-2021_观赏梅花鹿驯养管理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3321-2021_寒地蓝莓收储加工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3224-2021_EGFR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3322-2021_中矮秆高粱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 DB22_T3323-2021_桑黄短木段菌段生产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 DB22_T3225-2021_临床臭氧注射治疗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3324-2021_水稻品种吉粳515_吉林省.docx
- DB22_T3226-2021_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管理规范_吉林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