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练考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VIP

2010-2023历年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练考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2023历年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练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1500年以前大西洋是终点,1500年后,大西洋是一座桥梁;依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加强了欧洲与美洲的联系。故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英国学者安东尼?亚弗雷泽编著的《历代英王生平》中写道:“1701年,(议会)通过了一项嗣位法,这个法案除了其他内容外,保证要由新教徒继位,……而且未经议会允许不得离开王国”。这一法案???

A.开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和限制王权的原则

B.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从法律上根除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可能性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确立议会至上和限制王权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18世纪中叶,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完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故排除A、B、C;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王权,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王位继承法》

3.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以判断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业一律国有,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依据所学知识,其目的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A。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故排除B;C是新经济政策;D项是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的;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24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

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

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9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4分)

(4)通过上述各国环境污染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答两点得4分)

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分)

(2)原因:

文档评论(0)

美丽日记[全国]教育培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研判、执业职格考核,公考事业编,考研考博。诚挚服务每一位需求客户,助力您成功的每一步!

认证主体成都美丽日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X69A4B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