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专业医学知识宣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念:

组成:以祛痰药为主;

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

—属“消法”的范畴。

治证:痰证。

;(1)痰的产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

痰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肾”,

“肾为生痰之根”;

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

咳喘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

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

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2)常见的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一般之痰证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痰证

中风、癫痫、

流注于脏腑、痰核、瘰疬、

经络之痰证肿瘤、眩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证;(二陈汤、温胆汤)

2.清热化痰—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5.治风化痰—用于风痰证:

*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止嗽散;

*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治痰必先

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开窍等法联合运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用法】

·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1、湿痰咳嗽证。

2、痰湿眩晕、瘿瘤。

痰湿滞肺,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色白;

痰阻气滞:胸膈痞满;

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湿聚成痰痰湿上凌于心:心悸;

阻滞清阳:眩晕。

;【病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胃失和降。;【方解】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

—燥湿化痰;

;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则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方论选录];乌梅—敛肺止咳。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

1、半夏+橘红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运用】

1、本方为治湿痰证的主方。《成方便读》

2、辨证要点: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腻,脉滑。

3、临证加减:

·若寒痰者,加干姜、细辛

·若热痰者,加栝楼、黄芩、浙贝母

·若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

·若食痰者,加莱菔子、枳实、神曲

;3、现代运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癫痫、糖

尿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属于

湿痰所致者。

4、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祛痰止咳、灭菌、抗炎、抗肿瘤作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