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积累本文的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孔子的态度,体会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志向。

文化传承与发展:理解“人生有梦,各自精彩”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本文的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志向;理解“人生有梦,各自精彩”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小视频《我们一定要有梦想吗?》(时长26秒)

师:看完这个视频,关于是否有梦想,你得出答案了吗?是的,生而为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梦想是什么吗?

孔子的梦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孟子的梦想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老子的梦想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庄子的梦想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韩非子的梦想是“治世之民,贵不欺贱,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这一群人用他们那如火炬般的梦想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二、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经历详见课件)

三、《论语》其书

《论语》: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八佾》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498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

四、解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由,51岁)(点,39岁)(求,31岁)(赤,18岁)(在尊长近旁陪坐)

2.补充文学常识之古代的名与字。

五、整体感知

(一)析字译词通文意

(各段的文言字词句解释详见课件)

(二)师生闲谈展性格

1.孔子是一位高明的老师,他总是在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谈”中,因人而异,或传道,或授业,或解惑,那么,你觉得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孔子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老师。

(1)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用温和自谦的话语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闲谈环境。

(2)循循善诱:引用学生日常说过的牢骚话,指出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做?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2.从四位弟子闲谈的态度和内容中,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

人物

神态、动作

谈话内容

性格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3.很显然,本文展现的是一幅师生和谐融洽的闲谈图。请同学们将本文表演成课本情景剧。

表演规则:

(1)女生组采取文言文版进行表演,男生组采取白话文版进行表演。

(2)每组表演需要6个人,1个孔子,4个弟子,1个旁白。

(3)情感语气上应根据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进行把握。

(三)哂赞之中显志向

1.闲谈过程中,孔子对待弟子四人的态度,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不同志向。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孔子态度的句子。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文中依据

言外之意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2.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孔子及弟子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子路:“不挨打”,即“强兵”;

冉有:“不挨饿”,即“富国”;

公西华:“知礼节”,即“文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曾皙:“一家人在一起”,即“幸福”,这是终极目标,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是人民幸福。

孔子:“天下大同”,社会和谐稳定。

(四)人生有梦皆精彩

1.从文中来看,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梦想都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事,而曾皙的梦想是一家人出去踏春玩耍,四个人的梦想一比较,显然曾皙的梦想最小。孔子为何当面赞成他呢?

明确:孔子听完曾皙的回答,“喟然叹曰”,这“叹”从何而来?孔子此时已经年逾六十,不仅“耳顺”,而且已经“知天命”“不惑”,这一切都来源于孔子自己的生命体验。年龄渐长,发现有些事情因为年龄、自身条件,还有时代的因素,已经无法做成了,基于这些条件,只能做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孔子能做什么呢?礼乐教化,曾皙的这种小范围的梦想不正合孔子此时的人生志向吗?能达成个人的小梦想,说明强兵、富国、文明的国家大梦想早已经实现。

(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2.如果你在孔子师生闲谈现场,作为一个旁听者,你想点

文档评论(0)

yc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