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2中国古代文学历年真题及详解.docxVIP

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2中国古代文学历年真题及详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独家推出】

(4)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8:30-00:30)

(8:30-00:30)?

详情访问:http:///()

编辑部

目录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答案

200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诗大序》

2.《七略》《别录》

3.《瀛奎律髓》

4.鼓子词

5.《豆棚闲话》

二、论述题(3*30分)

1.论述从建安到太康的诗风演变。(30分)

2.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30分)

3.论述《儒林外史》与晚清谴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异同。(30分)

三、赏析题

赏析《青青河畔草》(30分)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诗大序》

答:《诗大序》是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是对于儒家“诗言志”学说的较为系统的阐发和总结。先秦典籍被秦火焚烧后所剩无几,《诗》靠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于世。汉初传《诗》者分四家,即鲁之申培、齐之辕固、燕之韩婴、赵人毛亨与毛苌。分别称作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鲁、齐、韩“三家诗”今已亡佚,独毛诗传世。毛公作《毛诗诂训传》,其中有大序、小序之说,大序即指《关雎》小序之后,从“风,风也”开始的文字。《大序》,郑玄认为为子夏所作,朱熹以后都认为是卫宏所作。现在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东汉卫宏可能是最后的辑录、写定者。

2.《别录》《七略》

答:《别录》是中国第一部有书名、有解题的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书,二十卷,西汉刘向撰。《七略》是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编成的目录学著作,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和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法略》、《方技略》、《术数略》、《辑略》。汉成帝时,刘向受命参与校理宫廷藏书,校完书后写一篇简明的内容提要,后汇编成《别录》。刘向死后,其子继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而成《七略》。《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