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卢卡奇--《小说理论》
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论青年卢卡奇的《小说理论》
本文试图以青年卢卡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理论》为主要对象,通过探讨
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以揭示卢卡奇的早期思想与后期学说之间的继承和因果联
系。
一、史诗
《小说理论》写作于,,,,年至,,,,年间,是青年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新
康德主义在德国的出现和盛行与19世纪下半期德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已显露
出明显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哲学上表现为理性主义的矛盾,对理性主义的怀疑和批
判形成浪潮,而“回到康德那里去”则汇成了当时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主要浪潮。其
特点是企图通过复兴和重新解释康德的有关理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种思潮
既反对把康德的自在之物融化于绝对精神之中,更反对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作出
唯物主义解释。其根本立场是进一步发挥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康德的“哥
白尼变更”所体现的对主体的创造作用的强调。)转向黑格尔学说(他的著作集德国
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绝对观
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
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
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
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
唯物辩证法。)的代表性和过渡性著作,也被普遍认为是他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的
最后一部著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卢卡奇倾向于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
毁灭文化的异化社会,《小说理论》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写成,其中充满许多具有
空想性质的浪漫的反资本主义情绪。但是它延续了《灵魂与形式》的理论主题,对
西方思想界的严重危机作了严肃的、真诚的探索,试图找到一条把欧洲人从西方文
明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的道路。
卢卡奇在《小说理论》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探寻人类(理想)社会的原始形
式,因此,他的眼光从一开始就是回溯式的寻梦,而非前瞻式的眺望。他企图从黑
格尔那里找寻理论的利器,从古希腊史诗时代获取精神的滋养,正如作者后来所坦
言的那样,这本书是“隶属于„理性科学?学派并具体运用黑格尔哲学的成果来探索
美学问题的第一部作品。”,?,卢卡奇在书的开篇即表达出对古希腊史诗时代的无
限仰慕:
那个时代是幸福的,布满星辰的天空是可通行的各条道路的地图,这些道路都
被星光照耀着。这个时代的一切事物都新鲜而熟悉,所有一切都是探索,同时又属
于这个时代。世界是敞亮广阔的,同时又像亲切的家园,因为心灵中燃烧着的火
焰,与群星具有相同的本质;世界和我,光亮和火焰,虽然是如此不同,但彼此决
不会感到陌生,因为火是所有光亮之魂,而所有的光焰都穿上了光的华裳。,?,
卢卡奇之所以倾心赞赏这高度理想化的盛世图景,是因为他为《灵魂与形式》
一书中所描述的现代人无所归依、为无数问题所考问的焦灼灵魂找到了真正的家
园。在卢卡奇看来,古希腊史诗时代之所以能成为理想社会的样板,根本原因就在
于这一时代拥有精神的原初的浑整性和一元性,拥有文化的难以复得的完整性和有
机性。这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保持着亲和关系的时代,古希腊人并没有因超
验世界的神圣性而怀疑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神的世界对人是开放的:神只们和人类
不仅同形同性,而且和人类进行游戏、战争甚至私通;神就其本性即完美的人,神
的世界就其本质乃是理想化的人间社会。总之,作为一个诗性的时代,古希腊史诗
社会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遥远而又亲切的乌托邦之乡。事实上,卢卡奇的这种认
识并非是其个人的偏爱,而是以赫尔德、歌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
化传统的共识,连马克思也称赞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社会是“发展
得最完美的”“人类童年时代”,?,。而卢卡奇对古希腊史诗时代的赞颂、他的一
番寻梦又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在卢卡奇看来,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分裂状况
是如此剧烈和严重,已经远远超出了先前的批判者们的想象,生活本身已被彻底撕
裂,成为无意义的碎片。他说:“灵魂的现实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生活(life),另一
个是生存(living);它们都是有效的,但两者永远不会在同一时刻共存。它们的要
素包容在每个人既往的经验中,尽管这些要素在强度上和深度上发生着变化。”,?,
卢卡奇认为,“生活”(即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生命活动)和“生存”(即当下
的、被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