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鉴赏诗歌的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托物寓意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特点归纳: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步骤归纳
“读清”全诗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诵读解意1、形象特点:2、思想内容:3、手法: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托物言志
例1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自身特点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1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2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3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1、形象分析(环境特点、自身特点)2、所言之志3、手法分析)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123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这一形象的寓意。01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但却有锐不可挡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而且有凌云的壮志。本诗通过该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不甘埋没的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短浅目光。02借松写人,托物讽喻03
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