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六国论》.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时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文风明快酣畅,纵横捭合,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他的儿子苏轼、苏辄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为“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与现代文中意义和用法有较大不同的那些文言实词,其包括: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词多音多义词“文中含义”是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它具有与上下文意义的连贯性,词义的具体确定性,语法功能的特定性。

解读规律与方法: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段不离篇的原则,根据语境义,及与上下词语的语法关系,推断、确认文言实词含义。这种方法,叫做语义辨析法。

指出下面加点字词注音释义有误的项A、厥:(jué)代词,其,他们。B、暴(pù)霜露:暴露,显露。C、洎:(jì)介词,及,到。D、为(wèi)国者:为了国家的人。答:()Dwéi治理国家的人

根据语义辨古今: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往往会在词义上发生大小、强弱、色彩、转移、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等变化,对这类词,不能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以免曲解文义,必须根据上下文意,辨明古今的不同用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其实:古义,“其”,近指代词,这,“实”,实际上;今义,承接上文,说明实情。厥:古义,指代,其;今义,昏厥;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祖辈。至于:古义,到……地步;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个话题。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副词,又。故事:古义,旧事,先例;今义,有人物,有情节,多用来口叙的文学样式。速:古义,招致,招来。智力:古义,智慧,力量;今义,智慧的水平。12345

通假,指的是古汉语中同音或音近字借用替代的语言现象。其通假方式有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三种。二、根据语义辨通假:01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不能互假,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按今音读已不同,但古代读音相同,如:“弟子趣之”,“趣”通“促”。在阅读中,如果遇到一个字在上下文中无法解释通,我们就可以想一想它的同音字和音近字,用在此处是否能够说通,以此推断它是不是通假字。辨别通假字要注意:0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暴霜露,斩荆棘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迫哉“暴”通“曝”,暴露,显露。“厌”通“餍”,满足。“当”通“倘”,如果。“无”通“毋”,不要。12345

根据语位辨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充当谓语;形容词经常充当定语、状语和谓语。但是,在古汉语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其语法功能,占据了另外的语法位置,充当了另外的语法成分,这种语言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现象,要学会运用语位辨析法。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日削月割义不赂秦始速祸焉不能独完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义:名为动,坚持正义。完:形为动,保全。日、月:名为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速:形为动,招来。终:形为动,坚持到底。123456

⑹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⑻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⑼能讥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⑽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⑾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却,使动,使……退却。闻,使动,让……听到。弱,使动,使……削弱。洁、美、饱,使动。下,名为状,往下。礼:名为动,礼待。

根据语境辨义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一词多义现象是由词义的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形成的。例:“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义是与战争有关的人事,比喻义是指下属人员。在一个句子中我们应该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众多义项中的哪个意义呢?一是对常用文言多义词的多种义项要有一定的积累;二是要根据前后语境义,因文定义。

辨析下列各组红体词的词义非: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不是错误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