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省丹东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前,多地中小学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课间5分钟的“微改革”,为课间活动做加法,为学习压力做减法,让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让更多家长增添了预防“小胖墩”“小眼镜”的信心,让更多学校深入思考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探索“五育并举”、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

为此,教育版推出“大家谈·今天,如何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栏目,展现教育教学一线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实践,共同探讨如何更好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助力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

记者:课间由10分钟增至15分钟,时长的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攀:对学生而言,课间活动不仅是体育活动,更是放松身心、自我调节的好机会。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对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做出调整,原则上将课间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考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切口,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长远看,张弛有度的一日学习生活,或将带给孩子从容自若的一生。

吴键:5分钟的“微改革”针对的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消失不见”的课间。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出于安全考虑,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课间不允许学生随意走出教室,且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甚至要求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学生被“圈养”在教室,厕所成为孩子“社交角落”,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记者:增加的5分钟从哪儿来?一日课程设置如何统筹安排?

王文琼:课间增加的5分钟,有些是从大课间里腾挪出来的,有些是结合长短课改革实现的,学校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对学生在校活动进行系统性优化。从实践来看,目前学校15分钟的课间让学生和老师都更加从容,能有效改善校园生活节奏,达到劳逸结合、动静适宜的效果。

姜波:课间和课堂、休息和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割裂和对立的。短短5分钟的变化,影响的可能是学校一天的课程设置、学生一天的作息安排。教师应当真正意识到,让孩子休息好、玩好,是教育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责任。只有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活跃的学习环境,从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记者:课间多出5分钟后,怎样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键:5分钟的改变带来的是时间的延长,也是空间的扩展。以前,课间时间短,学生只够整理书本、喝水、去洗手间,到操场上玩的时间有限,难以开展有组织的运动项目。随着课间时间增长,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如何克服场地的限制、合理规划活动区域,如何丰富活动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都成为学校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王文琼:5分钟“微改革”需要有科学、系统的改革设计作支撑。如果无法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场地设施,无法提供合适的运动项目,那么15分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共性普及+个性特色”的思路,一方面把跳绳作为普及项目,短跳绳和大摇绳,人人能跳;另一方面为各班级配备沙包、皮筋、铁环等,鼓励孩子玩出个性。

董银银:体育锻炼多一些,“小眼镜”“小胖墩”就会少一些。以前常常担心孩子久坐不动、缺乏锻炼,如今孩子动得多,吃得香,睡得也香,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变多了。看着孩子充满活力的样子,作为家长,也跟着高兴。

姜波:我们对课间活动内容做了优化,比如开放文体馆、乒乓球馆等校园场馆,并提供器材,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把体育课上老师教授的花样跳绳、踢毽子、篮球、手球等项目带进课间,组织“体育擂台赛”;利用校园开放的智慧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项目自主检测和团队比拼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等。

王攀:诚然,安全高效的课间活动离不开学校的科学布局、统筹设计,但也要提防一种现象,就是“被安排”的课间,即学校为了便于管理,要求学生在课间只能参与某些固定的活动。事实上,自主的课间才是学生们期待的。我有一次在一所中学参加教研会议,散会时恰巧是课间,一瞬间楼道里熙熙攘攘,空地上不少学生打起了羽毛球。虽然没有球网、没有画线、没有计分,但孩子们跃动的身影和青春的笑脸让人十分感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奔跑、无拘无束、收获快乐,才是课间调整的初衷。

记者:课间5分钟“微改革”体现了怎样的育人导向?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

王文琼:5分钟“微改革”的背后,是教育从“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的转变。从教师角度来看,15分钟的课间调整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五育并举”,把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常规观念,从“课间活动的管理者、主导者”转变为“课间活动的参与者、陪伴者”,从“只关注课堂教学”转向“课内外兼顾”,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成长。

姜波:课

文档评论(0)

199****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