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代答》记载的宋代南海贸易研究.docxVIP

《岭外代答》记载的宋代南海贸易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外代答》与宋代南海贸易研究

一、《岭外代答》的成书背景与史料价值

(一)周去非的仕宦经历与著作动机

周去非为南宋绍兴年间进士,曾任广西钦州教授、静江府通判等职。《岭外代答》成书于1178年,是其对岭南地区地理、民俗及海外贸易的实地考察记录。书中专设《外国门》,详细记载了南海诸国与宋代的贸易往来,填补了正史文献的不足。例如,周去非在书中提到“蕃商以金银、缗钱、瓷器、锦绮等交易”,直接反映了宋代南海贸易的商品结构。

(二)《岭外代答》的贸易史料特点

相较于《诸蕃志》等同期文献,《岭外代答》的独特性在于其兼具官方视角与民间观察。书中不仅记录了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中部)等近邻政权,还涉及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大食(阿拉伯地区)等远洋国家。据学者统计,全书涉及南海地区贸易条目达26条,其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描述与泉州出土宋代海船结构高度吻合,印证了其记载的科学性。

二、宋代南海贸易的主要路线与港口

(一)东西洋航线的拓展

宋代南海贸易形成“东洋”与“西洋”两大航线体系。东洋航线以泉州为起点,经占城、真腊(今柬埔寨)延伸至菲律宾群岛;西洋航线则从广州出发,经三佛齐抵印度洋。周去非记载:“自广州而往,绝海浮舟,过占城,又过西南诸国,乃至大食。”这一描述与《宋史·食货志》中“南海舶商,岁来互市”的记载形成互证。

(二)主要贸易港口的兴衰

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构成宋代三大核心港口。其中,广州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蕃舶凑集之所”。据《宋会要辑稿》统计,绍兴十年(1140年)广州港税收达50万贯,占全国市舶收入的42%。而泉州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在12世纪后期超越广州成为第一大港。《岭外代答》特别提到“泉商贾杂沓,蕃货充盈”,反映了港口经济的繁荣。

三、南海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与交易模式

(一)进出口商品的差异化特征

宋代出口以瓷器、丝绸、铜钱为主。周去非记载“舶商以金银、缗钱、瓷器、锦绮等交易”,其中景德镇青白瓷在东南亚考古遗址中大量出土。进口商品则集中于香料(乳香、龙脑)、珍宝(象牙、犀角)等奢侈品。据《宝庆四明志》统计,仅乳香一项,南宋年进口量就达10万斤以上。

(二)货币与信用的双重流通体系

铜钱外流成为宋代南海贸易的显著现象。周去非记载“蕃人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这与日本、东南亚出土的宋代钱币相印证。同时,信用票据开始出现,《岭外代答》提到“富商以券契相质”,表明民间信用体系已渗透至跨国贸易。

四、宋代对南海贸易的管理机制

(一)市舶司制度的完善

宋代设立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形成抽解(关税)、博买(官方采购)、公凭(贸易许可证)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据《宋史》记载,绍兴年间市舶岁入达200万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5%。周去非特别记载了“蕃商献龙脑、珍珠,须经市舶司勘验”的流程,体现了制度执行的严密性。

(二)贸易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庆元条法事类》明确规定:“蕃商犯罪,送蕃长按本俗法治之。”这种“因俗而治”的政策维护了贸易秩序。同时,朝廷颁布《舶商纲首推赏格》,对招徕外商达5万贯的商人授予官职,刺激了民间贸易积极性。《岭外代答》中“蕃商慕义来朝”的记载,正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反映。

五、南海贸易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的转型

南海贸易推动了东南沿海手工业的专业化。景德镇窑场为适应外销需求,创烧了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青白瓷;泉州德化窑外销瓷产量较北宋增长3倍。同时,货币经济深度发展,绍兴年间铜钱外流导致“钱荒”,迫使朝廷发行关子、会子等纸币。

(二)文化交融与知识传播

《岭外代答》记载了占城稻种引入、阿拉伯医药传播等事例。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的建立,证明伊斯兰文化已深入港口城市。周去非特别提到“蕃人善天文,能测星宿”,反映了阿拉伯航海技术对宋代的影响。

结语

《岭外代答》作为宋代南海贸易的一手文献,揭示了12世纪中国与南海诸国的深度互动。宋代通过完善市舶制度、拓展贸易网络,不仅实现了财政增收,更推动了技术传播与文化交融。这种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贸易模式,为后世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参照。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