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治疗技术与方法及临床应用讲解.ppt

紫外线治疗技术与方法及临床应用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疗法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物理因子治疗课程组

NingboCollegeofHealthScience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紫外线治疗技术与措施及临床应用

二、紫外线治疗技术与措施

(一)光源

氩气水银石英灯,即汞灯。

2.常用的紫外线灯类型

(1)高压汞灯A落地式,B台式,C水冷式。

(2)低压汞灯,①立地式②手提式③体腔式 ④荧光灯⑤“黑光”灯

(3)太阳灯

常用紫外线光源特性比较

(二)紫外线剂量的测定

2.生物剂量测定

(1)生物剂量概念

在“四定”(光源、距离、个体、部位)的条件下,用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通过2-6小时后,照射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能引起肉眼所见的最弱红斑反应所需要的照射时间,单位以秒计算。又称最小红斑量(MED)简称MED(Minimalenythemaldose)。

(2)生物剂量的测定

①生物剂量测定器

②测量法

③平均生物剂量

④不一样灯距的生物剂量换算

不一样距离照射的生物剂量换算倍数

距离(cm)

倍数

30

0.6

40

0.7

50

1

70

1.6

80

2.0

100

2.8

(三)紫外线剂量的分级及照射面积

局部照射时,临床上一般分为五级:

0级(亚红斑量)<1MED

1级红斑量(弱红斑量)1~2MED

2级红斑量(中红斑量)3~5MED

3级红斑量(强红斑量)6~10MED

4级红斑量(超强红斑量)20MED以上

治疗剂量的分级(初次量)

亚红斑

<1

VD形成,提高防御免疫机能

1/日

阈红斑

1

微红,12H内消退较大面积时可有轻微灼热感,无脱屑

刺激再生,提高防御免疫机能

1/日

弱红斑(1级)

2-3

淡红界限明显24H左右消退,有灼热感,痒感,偶有微痛,有轻度脱屑

轻度消炎,止痛,脱敏,改善血循

1/隔日

中红斑(2级)

3-5

鲜红,界限明显,可出现皮肤微肿,有明显的刺痛和灼热感

消炎,脱敏,止痛,改善血循

1/隔日

强红斑(3级)

6-10

暗红,皮肤水肿有较重的刺痛和灼热感,可有全身反应

同上,杀菌,清除坏死组织

1/周

超强红斑(4级)

>10

暗红,水肿并发生水泡有重度刺痛和灼热感,有全身反应

破坏压抑作用

1/周或停照

(四)照射措施

1.局部照射

(1)照射部位

①患部照射:即以紫外线直接照射患区。

②中心重叠紫外线照射法

③偏心重叠照射法

④节段照射法

A领区照射:适于颅内、头颈部及上肢病变。

B乳腺照射:适于盆腔病变。

C胸廓照射:适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疾患。

D太阳神经丛照射:适于胃、十二指肠、胰腺等器官的疾患。

E盆腔区照射:适于盆腔疾患。

⑤多孔照射

⑥穴位照射

⑦分野照射法

⑧体腔、窦道照射法

(2)照射剂量:

①初次剂量

A依治疗目的而定

a.对于脏器病变等节段反射治疗,一般用2~4MED的中红斑量即可。

b.为控制体表、体腔、伤口、窦道等软组织的炎症、感染,宜用强—超强红斑量。

B依治疗面积而定

局限的小病灶,可用20MED以上,例如疖肿、痈等;弥散的大范围感染区,宜用10~14MED,例如丹毒等。

C手、足感染,可用20~30MED。

D红肿浸润区,20MED以上,周围区4~6MED。

E结合全身及局部的敏感性而定。

a.机体敏感性

b.局部敏感性如腹、胸、腰部的敏感性高,手足的敏感性低

人体不一样部位的敏感性比较

维持剂量

为维持照射野对紫外线的反应,于初次照射后的各次治疗中,需合适增长照射剂量

一般主张按下面规律增长:

亚红斑量 增长原剂量的10~100%

弱红斑量 增长原剂量的25%

中红斑量 增长原剂量的50%

强红斑量 增长原剂量的75%

超强红斑量增长原剂量的100%

A合适加量以维持红斑反应

a红斑反应轻微,炎症展现被控制趋势,则每次增长2MED

b红斑反应不明显,但炎症减轻,每次亦增长2MED

c红斑不明显,炎症无好转,增长4~6MED

d红斑不明显,炎症加重,增长6~10MED

e红斑明显,停照2~3天后,反复初次剂量或增长1~2MED

B感染的伤口、创面、溃疡的剂量变化

a感染严重,创面污秽,肉芽陈腐,坏死组织粘着时,增长照射剂量

b创面逐渐洁净,肉芽逐渐新鲜,脓性分泌物减少时,减少照射剂量

c创面清洁,肉芽鲜红,脓性分泌物消失,减至弱红斑量

d创面肉芽水肿,渗出液增多,立即大幅度减量或停止照射。

◆紫外线加量原则

第一次未出现红斑者加一倍

隐约可见弱红斑者加50-75%

能看见明显红斑者加30-50%

出现强红斑者停照

白瘢风、斑秃等第一次红斑量照射后增长1/2-2个MED/次,不按比例增长

伤口有坏死组织时,用超红斑量,待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弱红斑量

(3)照射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