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理综(浙江)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ppt

全国理综(浙江)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全国理综〔浙江〕

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一、试题特点

1.立足根底,突出主干知识;注:第13、28、29也涉及化学计算;2.注意综合,重视能力测试;二、学生错答透析;2.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响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复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丁的元素符号是,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的晶体结构相似。;27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无的放矢。

〔2〕根底不实,缺乏标准。

〔3〕思维单一,缺乏灵活。;28.某纯碱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以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根本不变,为dg;请填空和答复以下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枯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它实验方法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28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不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是

〔4〕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响可得芳香化合物E〔C8H6O4〕,1molE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响可放出CO244.8L〔标准状况〕,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响只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两种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是,E与碳酸氢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5〕假设将E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12H14O4的新化合物,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响类型是。;29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1〕问:分子式错误,主要是氢原子个数错误;

第〔2〕问:主要是漏选A、C,漏选AC,或多项选择了D。

第〔3〕问:漏答碳碳双键;只答“双键〞;其它如C=C、不饱和键等均是不标准的表述;有些漏答醛基或“醛〞字写错,不少同学还答成羧基、酮基等。;第〔4〕问:没有作答。在结构简式的书写上,将两个羧基写在了苯环的间位上;另一种典型的错误是羧基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错误或错写,常见的有:—OOCH、—C-O-O-H、—COH、H2OC—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种是由于E的结构简式错误,导致方程式错误,另一种主要是没有配平,将NaHCO3写成Na2CO3的也不少。

第〔5〕问:漏写反响条件;邻-苯二甲酸的分子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将“酯〞写成了“脂〞或其它错误的反响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题不仔细;

书写不规范;

表达不准确;

基础不扎实;

思维不灵活。;三、几点启示;〔2〕把好复习的度;〔3〕强化技能训练。;2.研究实验,增强创新意识

〔1〕对教材中的根底实验进行认真全面的梳理。

〔2〕对一些常见的装置或操作进行总结与创意设计。

〔3〕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教师指导下研究一些综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强化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训练。

〔5〕定期开放化学实验室;3.重视综合,提升能力品质

〔1〕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4〕演示钠与水的反响,水的上层为煤油,请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5〕演示钠与FeSO4溶液反响,上层为煤油。请观察现象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