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二模]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VIP

[宁夏二模]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6页共NUMPAGES6页

[宁夏二模]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70分

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分钟收取答题卡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吾从而师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众不能堪,抶而仆之D.阙秦以利晋

2、下面对诗歌综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

B.诗人塑造了一位执着的思妇形象。阳春三月,在她眼里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

C.“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向晚”“紧掩”这两个词语客观描写了当时傍晚的场景,比喻新颖又形象,叠词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

D.“美丽的错误”看似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因敲响思妇希望重逢的心而美丽。但马蹄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只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或配偶。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博士”在古代就是学位名称。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盂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5、下列各项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零散一集中真理一谬论细心—粗糙

B.忍受一反对暴露一隐匿稀疏一稠密

C.甜蜜一苦涩薄弱—厚重简单一复杂

D.犹豫—果断撤离一进驻枯竭—充足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注文中。当然,文中所谓的“春节”并非如今作为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它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故古人对其尤为重视,逐渐延展开来,就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经典文献或地方志书都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就载有必做的三件事;第一,在立春节气,天子亲率朝廷要员,到京畿东郊行“迎春”祭典。典毕,赏赐参祭官员,发布蕴含阳德与柔和精神的指令,且布施惠及百姓。第二,诏命太史官管好文献经籍,制定历法。要求太史官仰观天象,明了日月星辰运行轨迹,使历法制定准确无误,让星象位置与运行周期记录成为往后的遵循。第三,在正月元日,天子举行开春的“籍田”典礼,以祈求上天赐予五谷丰登,而后率众回太寝祖庙,赐酒于众官,开怀畅饮。从其叙述的语境来看,立春可能是前一年的十二月,从那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元日,朝廷举行了一系列的典礼活动。

《吕氏春秋》上述所载为先秦以前的情况,足见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之发展变迁,“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日之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板”“门神”等。唐代的韩鄂撰《四时纂要》也有类似记载,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海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襄都区知海钢琴谱翻译服务部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502MABQPRQ2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