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VIP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学校举行“科创启智遇见未来”主题活动,小金将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他对有些字词把握不准,请你帮他判断。

我们青少年是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我们关注科技的发展,勇于探索和创新。对于传统观念,我们不(),而是善于使用逆向思维,勇于挑战。我们埋头苦干,努力研究,不盲从所谓权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时,我们甚至会颠覆常规,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对科技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也是我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1)在语段横线处填入一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所以

B.一边一边

C.不仅更

D.倘若便

(2)在语段的括号处填写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墨守陈规

B.故步自封

C.锐意进取

D.囫囵吞枣

二、语言表达

(★★★)

2.围绕活动主题“科创启智遇见未来”,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完成。

小金:我们不妨运用谐音,把活动主题中的“遇见未来”改成“余见未来”。“余”在古汉语中是我的意思,“科创启智余见未来”寓意为科技创新启迪智慧,科技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界,我们人类都可以直接看到美好的未来。该活动主题的内涵更丰富。

你:我觉得活动主题运用谐音还可以改成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根据材料内容,写出两条探究结果。【材料】

江苏省科技馆2023年共对外开放225天,接待参观观众总量为180多万人次;累计播放1500多场科普影片,观看人数达到28万人;开设主题宣讲480多场,为观众带来前沿的科技信息和行业动态;打造青少年校外“第二课堂”,推出不同主题的教育项目92个,开展教育活动3264场,总时长达到64920分钟。

三、名句名篇默写

(★★)

4.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原句。

少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少年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情怀。少年有着李白笔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的豪情壮志,是曹操笔下“③_________,④_________”(《龟虽寿》)的积极进取,有着王维笔下“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慷慨豪迈。奋斗吧!中国少年!

四、名著阅读

(★★★)

5.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毛泽东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彭德怀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从【甲】【乙】选段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出毛泽东与彭德怀有什么共同之处?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五、文言文阅读

(★★★)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②,当恁么③时,也不妨熟歇。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法:被按照军法处死。③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前往__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③意谓如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