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二版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课件.ppt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二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游牧部落分离,居民点固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

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导致城市雏形形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

规模扩大、职能完备,城市成形。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导致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掀起城

镇化的世界浪潮。产生了大城市、大都市区带。

全球化、信息化使城市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功能复杂

化、城市网络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密切,经济

辐射能力强。出现了世界城市worldcity或全球城市

Globalcity。它们处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

主宰着世界经济和政治。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2、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

城市起源地

幼发拉底河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

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摇篮之一,又称

两河文明,是古巴比伦所在,在伊拉克境内。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化

印度河和恒河孕育

了古印度文明

中美地区和安第斯山

中部,是印第安人古文

明的发祥地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

区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

观差异。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区域基础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

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

的形成发展。世界上不少城市分布现象明显反映出深受自

然条件的影响。

1、气候条件与城市分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带。

且明显集中于降水量400mm以上的半湿润、湿润地区。在气

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

带雨林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

城市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44o30’N36o20’N34o50’N

低纬度大城市的区位类型:

一种是坐落在海拔较高的气候凉爽的高原或山间盆地。如

南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º13’S)被称为地球的中心,海拔

2818米。月均气温13º,气候凉爽。还有哥伦比亚的波哥大

(4º36’N、H2556米);玻利维亚的拉巴斯(16º30’S、H3632

米);墨西哥城(19º24’N、H2259米)等。

另一种则分布在低纬度地带能接受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

如新加坡(1º11’N);印尼的雅加达(6º10’S);智利的利马

(12º03’S)等。少数是两种条件兼而有之,如委内瑞拉的加

拉加斯(10º30’S、H1000米)的山谷。

高纬度城市主要是分布在大西洋暖流影响到的地区。

如奥斯陆(59º55N)、斯得哥尔摩(59º20N)、赫尔辛

基(60º10N)、圣彼得堡(59º58N)以及冰岛首都雷克雅未

克(64º09N)和摩尔曼斯克(68º58N)。

世界纬度最高的大城市、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2、地形与城市区位

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

的平原地带。在热带地区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

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1981年世界197个特大城市的80%以上分布在海拔不足

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

100m以下的居多。

平原是城市分布理想环境,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有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利于提供各种产品。人口分布集中,

有利于组织交通有利于向四周扩展,节省建筑投资。

我国设市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

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

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

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

发展。

2.三角洲平原城市。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

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优势。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而有坡度,水源丰富又排灌条件良好,为城市

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

原和低山丘陵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