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抒情诗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陶潜谢灵运谢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江上曲(谢朓)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描绘了一位纯情少女追求爱情的婉曲心迹。
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簌此俱寂,但馀钟磬音。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华子岗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01自然风光(热爱、向往)02农村景物(闲适、恬淡)03田园生活04隐居生活二、题材内容
三、表现手法1.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拟、通感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渲染变换角度: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绘形?白描?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寓情于景(或物)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太吠,风雪夜归人。
四、思想内容语言特点01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雄浑壮丽描写见长??02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恬静自由欢愉热爱自然
知作者。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表达。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恬静自由欢愉赏指导及步骤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渲染气氛,抒发诗人的情感。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仅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题例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 答:诗人对世外桃源心存疑问,以“隔野烟”和“随流水”写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虚无飘渺;以“何处边”提出质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2年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