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猪蓝耳病防控与净化指南1
猪蓝耳病防控与净化指南
1
目 录
引言
一、蓝耳病的病原学
病原及分类地位 1
重要基因的功能 1
病原的理化特性… 5
病毒的入侵机制 6
PRRSV的致病机理 7
蓝耳的免疫抑制… 8
对中枢免疫系统的损伤… 9
抗体依赖性增强(ADE)… 10
炎性反应的累加影响… 11
PRRSV的体内自净… 12
二、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蓝耳病感染的临床规律 13
欧洲型蓝耳的分型方法 16
欧洲型蓝耳的流行现状 16
美洲型蓝耳的分型方法… 18
美洲型起源及流行现状 20
蓝耳病在我国的流行史… 21
蓝耳病的水平传播规律 23
蓝耳病的垂直传播规律 25
蓝耳病猪场内波动规律 25
PRRSV变异重组的趋势… 26
三、蓝耳病的监测与评估
蓝耳病的病原学诊断… 28
蓝耳病的血清学监测… 29
毒株溯源和重组分析… 29
猪蓝耳病防控与净化指南
蓝耳病日常风险预警 30
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33
引种或驯化的检测评估… 34
不同状态下的猪场的蓝耳监测预警方案和样本选择… 35
四、蓝耳病的免疫学研究
固有免疫机制… 38
体液免疫规律… 38
被动免疫影响… 39
细胞免疫机制… 40
基因编辑育种… 40
五、疫苗及制剂研发进展
商品化蓝耳弱毒疫苗… 41
商品化蓝耳灭活疫苗 42
改进型蓝耳灭活疫苗 43
蓝耳的DIVA鉴别疫苗… 44
亚单位和载体类疫苗 44
研制中的DNA疫苗 45
大环内酯药物的抑蓝机理 45
中药防控蓝耳的对症机理 45
多糖对PRRSV的抑制作用 47
六、PRRSV的临床防控
猪场蓝耳病等级评估 49
不同等级猪场的阶段性目标 50
蓝耳病防控六大关键环节 51
蓝耳病阴性场防控关键点 53
蓝耳病阳性场防控关键点 54
妊娠母猪防控关键点 55
后备母猪群驯化流程 57
适时免疫和用药原则 58
主动感染与封群净化 59
猪蓝耳病防控与净化指南
引 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俗称蓝耳病,是由PRRS病毒(PRRS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可达20-50%)、仔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率30-80%)及继发感染风险增高。我国于1995年在华北地区首次确诊PRRS疫情,2006年暴发的高致病性PRRS疫情(HP-PRRSV,Nsp2基因481位氨基酸缺失株)显示突破性致病力,感染猪群发病率达100%,妊娠母猪死亡率超40%(Zhou等,2009)。病毒持续演化导致2013年NADC30-like(RFLP1-7-4型)和2016年NADC34-like重组毒株成为当前主要流行株(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报)。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型毒株(PRRSV-1)检出率从2015年的4.7%上升至2021年的8.3%(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形成多毒株共循环的复杂流行态势。
当前PRRSV呈现显著进化特征:①基因组年突变率达1.15×10-2substitutions/site;②重组事件频发
(ORF5重组率21.7%);③临床毒力趋弱但免疫逃逸增强(GP5表位变异率提升37%)。尽管典型临床症状减轻,其免疫抑制效应仍导致继发感染率升高-PRRSV阳性场中圆环病毒2型(PCV2)共感染率可达68.9%,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增加2.3倍。这种亚临床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显性发病的70-80%。
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12月8日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农牧发[2021]44号),将PRRS纳入首批净化病种,要求核心种猪场2025年前实现净化达标。随后的《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明确将PRRS纳入省级强制免疫目录,建立免疫-监测-净化三级防控体系。在生猪产能恢复关键期(2022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00万头,恢复至正常保有量的105%),蓝耳病的防控与净化已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
本手册(第三版)基于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更新:①纳入2021-2023年间鉴定的12个新基因
亚型特征;②解析规模化猪场(存栏≥5000头)病毒传播动力学参数(R0=2.3-3.1);③集成头部企业)验证的生物安全强化方案,可使病毒载量降低;④新增双阴场(抗原/抗体阴性)维持技术规范,通过科学驯化与精准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