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4课唐诗五首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登临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借景抒情诗即事抒怀诗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谈禅说理诗悼亡游仙诗讽喻谒进诗题画遣兴诗01诗歌的题材:02
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山水田园诗
热爱自然,热爱田园,01厌倦官场,向往隐逸,02(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自得03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04思想情感:
1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2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3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5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8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联:时间、地点、天气
颔联:静景。明月、松、清泉、石
颈联:动景。浣女归家,渔舟顺流而下
尾联:诗人的愿望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边塞诗:特点: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常用意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赞美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1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讴歌将士不畏辛劳、保卫国家的精神;2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的深沉思念;3批判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揭露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4思想情感: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重点词语翻译】1.青海:指青海湖。2.穿:磨破。3.金甲:铠甲的美称。4.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擅长七绝,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可以是山、楼、台、阁……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登高则可望远,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特点: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登临诗:
登高览胜,赞美大好河山;心旷神怡,阐述哲理、豪情;望远思乡,寄托别情;怀古论今,忧国、忧民、伤时、伤己;(登临诗的最高境界)思想感情:
“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