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概 18第十二章1 地球的资源学习资料.ppt

地概 18第十二章1 地球的资源学习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石:是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矿石矿物是指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如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是指现阶段不能利用的矿物,如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按作用性质和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三大类,相应形成的矿床分别称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1)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钒、钛等;(2)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镁、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3)贵金属矿产: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4)放射性金属矿产:铀、钍、镭等;(5)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矿产:钽、铌、锂、铍、锆、铯、铷、锶、镧、钕、钐、钇、锗、镓、镉、硒、等。(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长石、石英砂、石英岩、高岭土和粘土等;(6)建筑材料及水泥原料:砂石、浮石、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等;(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硬玉、软玉、刚玉、玛瑙、水晶、石榴子石、绿松石、琥珀、叶蜡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绿柱石、橄榄石等。煤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构成。有机质主要是C、H、O、N、S、P等元素,其中C和H构成可燃的有机质的主要成分,而S和P在工业利用上属于有害元素。无机质包括水分和矿物杂质,它们构成煤的不可燃部分,其中矿物杂质经燃烧残留下来,称为灰分。灰分超过45%时就不再称为煤,而称炭质页岩或油页岩。变质作用阶段当褐煤层沉降到更深处时,受到继续升高的温度和不断增大的压力的作用,褐煤的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如颜色加深、光泽增强、挥发分减少、含炭量增高等,结果褐煤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这一变化过程就是煤的变质作用阶段。(2)煤化作用阶段成岩作用阶段当泥炭或腐泥被泥砂等沉积物覆盖后,在上覆沉积物的静压力作用下,泥炭、腐泥逐渐失水、压实、固结,挥发分相对减少,含炭量相对增高,泥炭和腐泥分别逐渐转变成褐煤和腐泥褐煤。这一作用过程称为煤的成岩阶段。(三)煤炭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估计全世界煤炭至少还可以开采二三百年。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很广泛,遍及各大洲许多地区,但又不均衡。总的来说,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原苏联、美国和中国的煤炭资源最丰富,合计约占世界资源量83%以上。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截至1983年底,我国已探明储量为7400多亿吨,其中可采储量达1600多亿吨。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贵州、宁夏、安徽等省区,其中以山西和内蒙古最多,两者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60%。二、石油和天然气(一)石油和天然气的概念为成分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石油(又称原油)一般是黑绿色、棕色、黑色或浅黄色的油脂状液体。石油的相对密度介于0.75~0.98之间。颜色愈深相对密度愈大,相对密度大于0.9的称为重质油;反之,颜色浅、相对密度小于0.9的称为轻质油。天然气指储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其基本组成是甲烷,其次乙烷、丙烷、丁烷等,还有少量液态烃类及微量非烃类组分如N2、CO2、H2S等。天然气无色无味,但含一定量的H2S时会有臭味,相对密度在0.6~1.5之间。天然气易溶于石油中(高温高压下一吨石油可溶解数十至数百立方米天然气)。(二)石油及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有无机成因说和有机成因说。但目前有机成因说已被广泛承认,即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大量有机质转化而来的。一切有机质包括高等植物在内均可作为石油的原始物质。有机质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可转化为石油的物质成分。石油与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①具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②有利的还原环境;③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的影响及细菌作用等。油气的形成实际上是去氧、加氢、富碳的一种化学过程,因此温度和压力是重要因素。,当温度、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50~150℃,30~70MPa或深度1.5km以上)时,就有大量烃类物质产生。(三)油气藏的形成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勘探的对象。油气藏的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