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授课时间
第周
课次
第次
课题
《中学生文学素质浅论》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
时数
1
教学
目标
1、能力目标:能流畅表达读书的意义。
2、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3、素质目标:读尽天下之书,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
重点
了解并掌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
难点
理解文学素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
方法
诵读感知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准备
教科书、教案、PPT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文学素质是每个人都必备的素养。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文学素质”曾经渐渐在语文教学中被弱化、忽视甚至是缺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唤醒我们每个人对于“文学素养”这一问题的深思。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一)作者简介
毛志成,生于1940,汉族,北京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专,1973年开始写作。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师院一分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委员会会长。出版小说、杂文随笔集、学术专著等30余部。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师院一分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委员会会长。出版小说、杂文随笔集、学术专著等30余部。
解题
“文学素质”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知识面宽广,对历史、世界有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都是文学素质的一部分。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熟悉文本
教师提问,交流探讨
1.作者认为提高文学素质有效的方法是?
(1)掌握理想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之乐。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自叙夫妇二人的读书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闲穷,而志不屈·····,收藏既富,于是几案罗列,枕席狼藉,意会神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一句话,兴趣来了,拿起书本就读。
(2)多读书。
提高文学素质,重在开阔眼界,重在积累,而途径就是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有内涵,表现在外面,就是得体的谈吐与举止。
(3)通过读书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词汇匮乏的人写出的文章肯定平淡无味。这方面想要长进,就需要阅读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文学名著,日积月累,最终水到渠成。
阅读是输入,提高语文能力;写作是输出,表现语文能力。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
2.看书和读书有区别吗?
看书讲的是一目十行,读书讲的是字斟句酌;看书,是一种消遣,打发时间的方式;读书,是追赶时间;看书,自由随性、轻松;读书,要求沉下心来,凝神静虑;看书,看完之后,过眼云烟;读书,是捕捉语言文字之中闪动的思想、精彩的字句、,记忆长久。
生活中,我们既要有自由随性,也要有凝神静虑。
读书的名言积累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胡适
(6)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推荐每人推荐5本你喜爱的书籍,并就一本做出详细的ppt阅读报告。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