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水利防汛基础概念介绍四创软件技术培训材料2006年2月
水利防汛基础概念介绍一、水循环二、降水三、水位四、风情五、台风六、水库七、河道
一、水循环
二、降雨降雨观测降雨强度等级降雨描述
二、降雨降雨观测 降雨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地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深度,以mm为单位,最小测量精度一般为0.5毫米。 降雨历时:指一次降雨所经历的时间,以分钟、小时、日表示。 降雨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
二、降雨降雨观测手工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二、降雨降雨强度等级 等级12小时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小雨0<x≤50<x≤10中雨5<x≤1510<x≤25大雨15<x≤3025<x≤50暴雨30<x≤7050<x≤100大暴雨70<x≤100100<x≤200特大暴雨100<x200<x
二、降雨降雨描述累计雨量:
二、降雨降雨描述时段雨量:1、3、6、12、24、72、日、旬、月
二、降雨降雨描述时段雨量柱状图
二、降雨降雨描述面平均雨量:
二、降雨降雨描述极值雨量:
二、降雨
三、水位水位观测特征水位水位描述
三、水位水位观测水位是江、河、湖、海、水库等水体在某一地点的水面离标准基面的高度。1985国家标准高程 以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的潮汐资料计算的海平面平均值。黄海高程 以青岛验潮站1952-1956年的潮汐资料计算的海平面平均值。1987年后黄海高程被废止使用。
三、水位水位观测
三、水位特征水位河道、潮位 警戒水位、危险水位水库 汛限水位、正常水位、坝顶高程
三、水位水位描述
四、风情风情观测风力等级风情描述
四、风情风情观测
四、风情风力等级由1805年英国人蒲福(FrincisBeanfort)制定为0至12共13个等级,后人在此基础上扩展到17级,共18个等级风力等级陆地地面物体征象相当风速公里/时米/秒0静,烟直上。小于10~0.21烟能表示风向。1-5?0.3~1.52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动。6~111.6~3.33树叶及微技摇动不息,旌旗展开。12~193.4~5.44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20~28?5.5~7.95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29~388.0一10.76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39~49?10.8~13.87全树动摇,迎风步行感觉不便。?50~6113.9~17.l8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62~7417.2~20.79草房遭受破坏,大树枝可折断。75~8820.8~24.410树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破坏。?89~10224.5~28.4?11陆上少见,大树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严重破坏。103~11728.5~32.612陆上绝少,其催毁力极大。118~13332.7~36.913134~14937.0~41.4?14150一16641.5~46.115167~18346.2——50.916184~20151.0~56.017202~22056.1——61.2
四、风情风情描述
台风概述台风、飓风台风命名及编号台风危害台风强度台风结构台风观测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路径
台风概述台风又称热带气旋,是热带海洋上急速旋转的大气涡旋,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其活动的过程中,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所以,台风经过的地区,虽有解除伏旱的作用,但也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北起辽宁南至海南沿海一带,每年都有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福建和台湾三省的台风次数为最多。
台风台风、飓风, 台风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强热带气旋。 飓风指发生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颱風、颶風、大风、Typhoon、臺灣
台风台风强度热带低压最大风速为10.8~17.1米/秒风力6~7级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17.2~24.4米/秒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24.5~32.6米/秒风力10~11级台风最大风速大于32.6米/秒风力12级
台风台风命名及编号根据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旨在帮助人们对热带气旋提高警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