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卷第=page4040页,共=sectionpages4242页
题型01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1.(2025·安徽·一模)关于秦朝的灭亡,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大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两者都认为秦的灭亡的根源在于(?)
A.统治者实施暴政 B.农民起义的频发 C.秦始皇昏庸无能 D.君主专制的实施
2.(2025·安徽·模拟预测)《管子·牧民》中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左传》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据此可知,两则材料都主张(?)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尊崇儒术 D.无为而治
3.(24-25七年级上·重庆合川·期末)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解释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基本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古人类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B.汉武帝时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D.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大力宣扬佛教
4.(2025·山东济南·一模)“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种变化说明(?)
A.群臣关系越来越紧张 B.等级制度严格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皇权不断强化
5.(24-25九年级上·天津河西·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这首《汴河怀古》诗中(?)
A.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B.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C.指出了隋朝承上启下特征 D.描述了隋朝洛阳城繁荣
6.(2025·河南平顶山·二模)五四运动之前,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大致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社会矛盾缓和 B.西方文明持续渗透
C.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7.(2025·辽宁朝阳·一模)“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李大钊 B.鲁迅 C.胡适 D.蔡元培
8.(2025·广东深圳·二模)抗战时期,西安秦腔剧团改编《血战台儿庄》,重庆话剧界排演《放下你的鞭子》,这些文艺活动(?)
A.推动地方戏曲全国传播 B.激发民众抗战爱国热情
C.促进全国文艺形式统一 D.体现戏剧表演技术革新
9.(2025·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主要是回答农村根据地,即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问题,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则是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途径问题。中国革命的根本途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途径确立的关键在于(?)
A.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发展
D.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0.(2025·四川绵阳·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国实施了(?)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1.(2025·陕西西安·二模)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处应填写的关键词是(?)
A.祖国统一 B.国防建设 C.外交成就 D.民族团结
2.(2025·四川泸州·一模)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任务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巩固和发展
C.有利于道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3.(24-25七年级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4.(19-20七年级上·云南昆明·期中)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