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讲地球的公转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体系架构]
[基本概念]地球公转、恒星年、回归年、黄赤交角、回归运动;昼长、夜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基本原理]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课时10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4)周期: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
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平均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平均角速度为59′/天;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思考分析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的原因。
答案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因此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的黄赤交角约23.5°。示意图如下:
思考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晨昏线与地轴夹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①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度数;②黄赤交角度数=90°—极圈度数;③黄赤交角度数=晨昏线与地轴最大夹角的度数。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绘图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并写出运动周期。
答案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回归年。
1.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1)日地距离法
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①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因为太阳光线与该点的地球表面垂直)。
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垂线法(晨昏线法)
①过地心(图中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线为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且其所在平面通过地心)。
②观察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状况,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关键信息点拨]
南北半球日期一致,但季节相反。
即将进入夏季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太阳直射点离甲越来越近。
冬季临近意味着气温越来越低,太阳直射点离乙越来越远。
入秋失败,可知是夏末,所在地气温逐渐降低。
黑夜漫长应是当地冬半年,昼短夜长;向北望去可看到极光,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地理原理再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描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答案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5°N。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5°S。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23.5°N。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并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最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选D。
考向1通过“地球的公转特征”考查“综合思维”
(2024·海南三亚联考)某地在一年中有61天极夜,极昼天数略多于极夜。据此完成1~2题。
1.极夜结束后的第30天,该地()
A.日出东南 B.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C.日落西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课时6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课时6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真题专练 .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课时6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课时64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课时65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课时66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课时56 区域及其类型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课时57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课时58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3讲 课时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3讲 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3讲 真题专练 .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课时34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课时35 土壤的形成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课时3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7 水平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分异规律 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真题专练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