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93.080.01CCSP66
6101
西安市地方标准
DB6101/T3227—2025
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
2025-03-15发布2025-04-15实施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01/T3227—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原则 1
5评价内容 2
6评价指标体系 2
7基础数据取值 2
8指标计算 2
9评价结果 3
10评价报告 4
11评价结果应用 4
附录A(规范性)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5
附录B(规范性)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指标权重 7
附录C(规范性)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指标分值换算表 9
参考文献 11
DB6101/T3227—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安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伟刚、杨军建、陈延、谢炜、胡伟涛、李宇、陶毅、王建卫、张琦、庞宇、马泽圆、张李飞、赵一新、朱凯、宋瑞涛、李梁、颜才淦、王帅康、马剑、孙毓蔓、毕婉晴。
本文件由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实施中若有疑问或建议,请将咨询或修改建议等信息反馈至下列单位:
单位: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电话:029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222号邮箱:547256354@
DB6101/T3227—2025
1
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总体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规定了基准值取值要求、指标计算方法,描述了评价结果、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应用的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51328—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出行
有明确的活动目的,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过程。根据出行目的,可以分为通勤出行(上、下班,上、下学),公务、商务出行,生活性出行(与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个人日常生活安排相关的出行)和其他出行(与探亲访友、探病看病等非个人日常生活安排相关的出行)。
[来源:GB/T51328—2018,2.0.1,有修改]
3.2
绿色出行
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新能源与环保型汽车等为交通工具的出行。注: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
3.3
绿色出行指数
评价城市绿色出行认知度、满意度等的指标,是城市出行方式结构、空间组织集约度、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智慧低碳等指标的综合反映。
4总体原则
4.1全面性
评价内容覆盖了对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能够反映城市绿色出行水平的真实状况。
4.2客观性
评价内容公正、有效,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结构合理,避免重复和矛盾。
DB6101/T3227—2025
2
4.3严谨性
评价框架结构稳定,评价要素采集便捷、准确,评价方法可持续优化和改进,评价结果反映城市绿色出行水平。
4,4可操作性
评价数据易采集,评价指标易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易构建。
5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对评价对象,按照第6章选择指标,按照第7章进行指标计算;
b)按照第7章的要求,采集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c)按照第8章的要求,汇集评价指标得出评价结果。
6评价指标体系
由出行方式结构、空间组织集约度、公共交通等6项一级指标,绿色出行比例、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平均通勤时间等27项二级指标构成,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A。
7基础数据取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署类作物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报批稿).pdf
- 《甘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报批稿).pdf
- 《榆林特色食品加工技术规程 馃馅》编制说明(报批稿).pdf
- 《镁渣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报批稿).pdf
- DB6101T 3230-2025城镇道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规范.docx
- DB6101T 3231-2025城市节水技术规范.docx
- DB6101T 3222-2025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测算指南.docx
- DB6101T 3225-2025电动汽车充电场站运营服务规范.docx
- DB6101T 3223-2025基于汉代文化的礼服服饰设计指南.docx
- DB6101T 3219-2025 环保管家服务要求.docx
- DB6101T 3220-2025 地名 标志设置规范 道路和街巷.docx
- DB6101T 3194—2024急抢救药品配送服务规范.docx
- DB6101T 3057-2025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技术规范.docx
- DB6101T 227-2025有髯鸢尾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6101T 228-2025北苍术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6101T 220—2024瑞玉猕猴桃栽培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