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docx

2025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

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

一、非选择题

1.(2025北京房山高三一模)湖泊中氮、磷含量上升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如铜绿微囊藻)等藻类大量繁殖。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机制进行研究。

(1)选取苦草、黑藻和狐尾藻三种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它们属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可吸收水体中的氮用于合成(写出两种)等生物大分子,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2)研究人员取滤除蓝细菌的富营养化湖水,测定初始NH4+-N浓度为a,均分至相同容器中,分别种植不同组合的沉水植物,120天后测定NH4+-N浓度为b,则NH4+-N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据图1分析,降低富营养化的最优种植方案及依据是。

(3)含狐尾藻相关物质的浸提液可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壁等结构,同时狐尾藻上常附着假单胞菌等多种微生物。分别检测三种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藻效果,结果如图2。

综合上述研究及教材知识,推测狐尾藻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机制。

(4)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治理引进生物时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实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同时遵循原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202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为研究某地潮间带两种藤壶空间分布差异的成因,科研人员开展野外实验。

(1)附有两种藤壶的岩石块预先培养一段时间,将玻璃片放在上面,精确描记出每一藤壶的种类和原始生存位置,如图1。将岩石块分别移植到潮间带的不同深度,如图2。

实验一:每一深度的移植岩石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做任何处理,Ⅱ组移除全部藤壶乙。一段时间后,重新放置玻片并描记每一藤壶的位置,进而统计藤壶甲的死亡率。

①移植到不同深度前,岩石块预先培养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②实验结果为,说明两种藤壶之间存在种间竞争。

(2)科研人员推测,该群落中的荔枝螺对藤壶的捕食会缓解两种藤壶之间的种间竞争。

实验二:在某一深度选取一组移植岩石块用铁笼罩住,可有效防止荔枝螺的捕食。一段时间后,统计藤壶甲的死亡率,结果如图3。

图3结果(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推测,依据是。

(3)综上所述,藤壶甲和藤壶乙在该群落中各自占据特定的生态位,是的结果。

3.(2025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蜘蛛通过结网捕获萤火虫等猎物,对蜘蛛的捕猎策略进行了研究。

(1)蜘蛛和萤火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雌性萤火虫通常静止不动而雄性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因此蛛网上捕获的萤火虫通常为性。

(2)萤火虫通过腹部发光器发光进行交流。雌萤发出频率为“?—?—?”的单脉冲荧光吸引雄萤,雄萤通过发出频率为“…—…—…”的多脉冲荧光回应雌萤。雄萤触网引发振动,蜘蛛接近缠绕萤火虫,并对其注射微量毒素。检测不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情况,结果如图1。结果说明触网后雄萤产生的荧光发生了雌性化改变,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3)为进一步研究蜘蛛的捕猎策略,进行图2实验。实验过程中,将组a和组c萤火虫的胸部也涂抹了相同面积的墨汁,目的是。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蜘蛛对萤火虫的捕猎策略为。

(4)从本题涉及内容中任选一个信息传递的实例,并以此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解答题

4.(2025北京朝阳高三一模)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自然界中通常没有气态磷。在陆地上,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和沉积物。磷只能在酸性溶液和还原情况下才能溶解,岩石和沉积物中的磷酸盐可经侵蚀、淋洗和人类开采等释放出来。土壤中的可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有机磷,再经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磷通过排泄物和尸体再回到土壤中。回到土壤中的有机磷被细菌还原为无机磷,其中某些再次被植物所吸收,某些则与钙或铁结合,变成植物不能利用的化合物。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磷会随着水循环进入湖泊和海洋,但是,磷从海洋返回陆地则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磷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

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吸收无机磷,合成有机磷。浮游植物被动物吞食。动物排出的磷中,有一半以上是无机磷,能被浮游植物直接利用,有机磷则可以被细菌所利用。生物体内的磷会随尸体沉积到水底,水底沉积的磷中有一小部分会通过上涌流回到有光的水层,再为浮游植物所利用。

贻贝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以滤食水中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生。下图描述了某海区中的贻贝种群在当地能量流动和磷循环中的作用。

贻贝在当地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并不重要,但在磷循环中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