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4/NUMPAGES4
课时分层训练(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如图所示,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优美的埙声的发声物体是(D)
第1题图
A.嘴唇 B.声带
C.埙 D.埙内部的空气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第2题图
(1)实验时小明用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探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3.某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分别由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振动而发出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4.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还未抽气)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4题图
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翩翩起舞,主要是利用放在游泳池内的扬声器播放的音乐在水下保持队形。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或液体)中传播。
知识点三声速
6.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固体中的声速一定大于液体中的声速
B.空气中的声速一定为340m/s
C.声速表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D.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相同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我们对着一处山崖大喊一声,6s后听到回声,则山崖与我们的距离为1020m。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022·山西中考)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8题图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9.(2023·滨州期中)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原因是(B)
A.大钟不振动也能发声
B.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0.下列现象能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D)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1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由于琴声能够通过空气传播,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12.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铁管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原因是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创新运用】
13.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第13题图
解:(1)汽车第一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5s2=85m
(2)汽车第二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3s2=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时
t′=Δt-t1+t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速度
v′=st=34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4秋初中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10 课时分层训练(九) 9 论教养.docx
- 24秋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07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docx
- 24秋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05 课时分层训练(五)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docx
- 24秋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2 周总理,你在哪里.docx
- 24秋初中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01 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沁园春·雪.docx
- 24秋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45 专项突破提升(一) 热学实验及相关计算.docx
- 24秋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40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二) (现代顺风耳——电话 电磁波的海洋).docx
- 24秋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38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一) 磁生电.docx
- 24秋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37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 电动机.docx
- 24秋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36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九)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docx
- 24秋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03 课时分层训练(三) 运动的快慢.docx
- 24秋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17 课时分层训练(十一) Unit 6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docx
- 24秋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13 综合质量评价(一).docx
- 24秋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08 课时分层训练(六) Unit 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docx
- 24秋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01 课时分层训练(一) Unit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docx
- 24秋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配鲁教版)21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docx
- 24秋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33 第六章成果展示 一次函数.docx
- 24秋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32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 一次函数的应用.docx
- 24秋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配鲁教版)28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二) 函数.docx
- 24秋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配鲁教版)19 单元成果展示(Unit 6).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