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能源企业“出海”
系列之启航欧美;
,、
型。中国新能源产业凭借技术突破、成本优势与产业链韧性,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
欧美市场凭借其长期以来的规模潜力和高盈利性、对品牌价值的提
升和全球战略布局中关键支点等特性,一直以来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热门目的地。对于中国的新能源企业而言,欧美市场既是“增长
引擎”也是“试炼场”。一方面欧洲的绿色转型需求与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突破高度契合,带来了增量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和关税方面的频繁政策波动则迫使中国企业加速创新和开展本地化布局。未来伴随欧美市场中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贸易壁垒高企、本土化政策频出等挑战,将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助力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出海”浪潮中勇立潮头,毕马威中国于
2024年相继推出了新能源企业扬帆东南亚和驶向中东等两份报告,此次发布的启航欧美为此系列的完结篇。本报告锚定欧洲及美国两大发达市场,聚焦光伏、储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核心赛道,从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两大维度,剖析政策动向、市场潜力及竞争格局,以期助力企业把握“出海”航向,实现高质量的全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报告充分利用毕马威中国及全球网络的优势,结合欧洲和美国行业专家的实战经验,以案例形式从选址建厂、战略规划、本地化运营等不同环节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及建议。
“海阔凭鱼跃”,伴随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新能源企业
从早期的产品“出海”到产能和技术“出海”,也正在经历一轮新型的全球化进程。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深耕能源领域数十年,依托覆盖150余国的全球网络与本土化洞察,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战略规划、风险管控、合规运营及资源整合的全周期服务。期待在未来新能源企业的“出海”之路上,我们与行业和企业继续一路同行!;
光伏:中国光伏曾占欧洲市场主导地位,但2012年后受欧盟对华“双反”限制出口下滑。2018年欧
盟终止“双反”后,2022年中国电池片及组件对欧洲光伏出口占比回升至50.7%,其中荷兰、西班牙、德国为核心市场。
储能:2019-2023年中国面向欧洲出口的蓄电池总金额从265.3亿元增长至1,802.3亿元,2024年金额略有降低,其中德国是主力市场。欧洲多次出现“负电价”状况,暴露出欧洲以户储为主的储能设施,越发难以适应其电网和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大储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风能:欧洲风能市场自给程度高,欧洲风电设备制造本土化率高达85%。2023年以来,中国出口到
欧洲的风电机组总金额大幅下降,除受海外阶段性抢装结束的影响外,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欧盟不断通过《欧洲风能宪章》《外国补贴条例》等加大本土风电产业保护力度。
绿地投资:欧洲各国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扶持本土光伏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以及对中国光伏企业进
行审查,中国光伏企业赴欧洲建厂趋缓。基于欧洲强劲的电动化市场需求及欧洲对电池本地化的要求,中国储能企业从2019年起陆续布局欧洲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垂直一体化协同优势。
并购: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4年,中国光伏、风电及储能类企业对欧洲市场发起的海外并购交
易共有20起,投资足迹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和匈牙利,并且由大型国央企主导这些并购交易。;
光伏:由于此前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实施“双反”、201关税等多轮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对美
国直接出口的硅片、组件等光伏产品较少。因此,我国企业主要通过在东南亚投资建厂,再从东南亚向美国出口。
储能:美国锂电池七成从中国进口,是我国锂电池最大出口市场。但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已经累
计对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145%的关税,锂电池等新能源行业对美国出口的不确定性加大。
风能:由于美国国内政策限制和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中国对其出口量极少。2023年,中国风力发电
机组对美国出口额仅为125万美元。受特朗普暂停风电审批等影响,未来中国风电企业对美出口仍将难有突破。
绿地投资:为了应对美国贸易政策波动带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