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2513-2015_羊传染性脓疱病防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VIP

DB34_T2513-2015_羊传染性脓疱病防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220

B4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513—2015

羊传染性脓疱病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PreventionandControlofContagiousecthymaofSheep

andGoats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513—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侯宏艳、张丹俊、周建军、潘孝成、赵瑞宏、胡哓苗、戴银、周学利、沈学怀、朱

传民、陈胜、李贺侠、张宁、何国荣、周德权、王庆。

I

DB34/T2513—2015

羊传染性脓疱病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NY/T116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又称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irus,ORFV)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

一种急性、接触性、嗜上皮性的传染病。

4诊断

4.1.3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可通过脱落的痂皮以及口涎将病毒排出体外,污染病毒的饲料、饮水、

饲槽、垫草、护理用具和厩舍等都可引起羊的间接感染。

1

DB34/T2513—2015

最为常见,在口角、唇部边缘出现分散的的红疹,很快形成小结节,继而变为水疱或脓疱,脓疮破

溃后结成棕黄色的疣状硬痂。

良性经过时,痂皮逐渐增厚、变大、干裂,1-2周内脱落而恢复正常。

在严重的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互相融合,涉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

并伴以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突起,严重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病程可长

达2-3周。

口腔黏膜也常受到侵害,黏膜潮红增温,在唇内面、齿龈、舌及软腭黏膜上发生灰白色水疱,继之

变成脓疱和烂斑,或愈合而康复,或恶化形成大面积溃疡。

4.2.2蹄型

多见于绵羊,常一肢患病,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疱或脓疱,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

溃疡。

病羊跛行,长期卧地,病期缠绵,还可能在肺脏、肝脏和乳房中发生转移性病灶,严重者衰弱而死

或因败血症而死。

4.2.3外阴型

此型少见。阴部有黏性和脓性分泌物,附近的皮肤上有溃疡;乳房和乳头的皮肤上(多系病羊吃乳

时传染)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公羊阴鞘肿胀,附近有小脓疱和溃疡。

4.3分子生物学检查

4.3.1病料采集和处理

采发病羊患处痂块,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3次后剪碎,研磨并以无菌生理盐水按1:10制成悬液,

加青霉素、链霉素各2000IU/mL,置4℃冰箱过夜,以3000r/min离心l0min待用。

4.3.2样品DNA的提取

取4.3.1的痂皮处理上清液,使用病毒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的说

明书进行。

反应体系(25μl):2×taqmix12.5ul,ddH2O8ul,25uM的上下游引物各1ul,DNA模板2.5

μl。

反应条件:95℃变性4min;94℃30s,55℃30s,72℃45s,共33个循环;72℃延伸10min,

PCR产物4℃保存。

4.3.4结果分析和判定

PCR产物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对照样本检测结果成立的前提下,被检样本出现284bp大

小的单一条带,即判定为阳性。

4.4结果判定

2

DB34/T2513—2015

4.4.1

符合4.1和4.2的,判定为疑似羊传染性脓疱病。

4.4.2符合4.1、4.2和4.3的,确诊为感染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5预防与控制

5.1预防

5.1.1养殖环境

羊场环境质量控制参照NY/T1167的规定执行。

5.1.2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