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景观设计要素(yàosù)第一页,共80页。
景观设计的构成(gòuchéng)要素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景观(jǐnɡɡuān)构筑物水体设计第1页/共79页第二页,共80页。
地形(dìxíng)1.概要2.地形的表现(biǎoxiàn)方式3.地形的类型4.地形的实用功能第2页/共79页第三页,共80页。
概要(gàiyào)地形:地球表面三维空间的起伏变化。“大地形”:山谷、高山、丘陵、草原以及平原“小地形”: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微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包括沙丘(shāqiū)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第3页/共79页第四页,共80页。
概要(gàiyào)地形被认为是构成景观任何部分的基本结构因素。地形能系统地制定出环境的总顺序和形态,而其它因素则被看作是叠加在这构架表面的覆盖物。地形是所有室外空间和用地的基础,可作为其它设计(shèjì)因素布局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或场所。设计(shèjì)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绘制“基础平面”(baseplane)或园址的地形图。第4页/共79页第五页,共80页。
原地形图通常(tōngcháng)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的植物等。第5页/共79页第六页,共80页。
第6页/共79页第七页,共80页。
地形(dìxíng)的表现方式等高线蓑状线明暗(mínɡàn)度和色彩模型表示法计算机图解法百分比法第7页/共79页第八页,共80页。
地形的表现(biǎoxiàn)方式等高线表示法(最常用的地形平面图表达法)等高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suōxiǎo)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第8页/共79页第九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基本原则1.原地形等高线用虚线表示;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上用实线表示。土地表面(biǎomiàn)所出现的任何变动或改造都称之为“地形改造”。第9页/共79页第十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地形(dìxíng)平整:“填方”和“挖方”在平面图上,当等高实线从原等高线位置向低坡移时(走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表示“填方”;反之,设计等高线走向高坡时(走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则表示“挖方”。第10页/共79页第十一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专门用来表示一个园址的路基平整的平面图叫“地形改造图”。既表示地形改造的等高线和原地形等高线,同时也表示所有建筑物、大路(dàlù)、小道、围墙的轮廓,以及其他设计的结构要素。第11页/共79页第十二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基本原则3.所有等高线都是各自闭合的曲线(qūxiàn);4.等高线决不能交叉,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较低点;第12页/共79页第十三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基本原则5.除了(chúle)悬崖或垂直面外,等高线决不能相交。第13页/共79页第十四页,共80页。
特征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xiānɡtónɡ);在平面图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xiānɡtónɡ)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等高线表示法第14页/共79页第十五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山谷:在平面图上的表示(biǎoshì)是等高线向上指向,即指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山脊:在平面图上的表示(biǎoshì)是等高线向下指向,即指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第15页/共79页第十六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凸状地形:在平面上由同轴、闭合(bìhé)的中心最高数值等高线表示。凹状地形:在平面上由同轴、闭合(bìhé)的中心最低数值等高线表示。其中最低数值等高线的绘制,常用短小的蓑状线表示。第16页/共79页第十七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第17页/共79页第十八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第18页/共79页第十九页,共80页。
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表示法:在平面或剖、立面上,表示海拔高度的方法。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面的某单一特定点的高程叫标高(biāogāo)点。用“+”字记号,并配有相应的数值,常用小数来表示。第19页/共79页第二十页,共80页。
蓑状线表示法蓑状线是互不相连的短线,均与等高线相互(xiānghù)垂直蓑状线的粗细和密度表示斜坡坡度的陡缓。蓑状线表示(biǎoshì)的等高图第20页/共79页第二十一页,共80页。
明暗(mínɡàn)与色彩表示法明暗调(灰调)和色彩:以不同的浓淡或色彩表示高度的不同增值;较淡的色调表示较高的海拔,反之,则表示较低的海拔;当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