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问题式预习;(2)基本形态;(3)地形倒置
A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______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B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______,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断层与地貌
(1)含义: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2)类型;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
(1)简述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提示:板块覆盖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分布
[连一连]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所在的板块边界相连。;2.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原因
(1)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2.结果;[微点拨]背斜、向斜及其形成的地貌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微判断]
(1)断裂就是断层。()
(2)华山、庐山、喜马拉雅山都属于地垒。()
(3)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都属于地堑。()
(4)背斜谷、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5)断层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6)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微思考]断层和断裂有何区别?
提示: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仅为断裂,不能算作断层。;[微判断]
(1)地球内部被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覆盖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
(3)板块一直处于快速的、不断的运动之中,导致地球多火山、地震。()
(4)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填绘];(1)填写图中A??B、C、D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提示: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
(2)判断M、N边界的类型。
提示: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指出图中a、b、c、d形成的主要地貌。
提示:a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b、c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大裂谷。;[微思考]为什么修建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而不选择在断层和向斜处?
提示:背斜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可能变为水道;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造成地震、滑坡等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任务型课堂;(1)指出乙处存在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向斜。依据: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乙处同一水平面上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丙”处的沟谷是否属于“背斜谷”?为什么?
提示:否。“丙”处沟谷是地表的水平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并非位于背斜顶部,因此不属于地质构造中的地形倒置现象。
(3)简述此处地质构造对生产的意义。
提示:向斜槽部岩层不易被侵蚀,可能存在煤炭等矿产;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资源丰富等。;[评价活动]
构造等高线图是用等高线反映地下某个岩层面或某个岩体顶面的起伏形态,并按比例把它投影到平面上。右图为某勘探井所在的地下岩层顶部的构造等高线和该地区地形等高线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勘探井所在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该勘探井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可能是()
A.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
C.井喷事故
D.滑坡塌方;解析:第1题,观察构造等高线数值和弯曲情况可知,同一岩层中部海拔更低,说明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A、B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形状,可判断出该地是山地,因此,图中的地形主要是向斜形成之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到外力侵蚀形成的向斜山。C正确,D错误。第2题,勘探井处于向斜部位,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易在此集聚,因而易发生透水事故,不易发生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A正确,B、C错误;该勘探井所在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发生滑坡塌方,D错误。;(2023·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10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15 第二章 单元活动构建 .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17 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铁盐和亚铁盐.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20 第三章 单元活动构建 .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02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14 第二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19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09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16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铁的单质 铁的氧化物 铁的氢氧化物.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24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12 第二章 单元活动研习.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26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07 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11 第二章 易错强化练(二)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15 第三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20 第四章 学科能力 图表判读.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23 第四章 易错强化练(四) 水的运动.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06 第一章 单元活动研习.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10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x
- 24秋-25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18 第三章 单元活动研习.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