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25春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课后素养评价1.docx

24秋-25春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课后素养评价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NUMPAGES7

课后素养评价(一)

知识点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若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则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若适合采用五点取样法,则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A解析:由于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A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无需标记,可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B错误;若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要确保一定的样方数量并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C错误;因为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其密度,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同时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多

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不能用样方法

C.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D.为方便调查统计,不论什么植物,样方大小最好都选择1m2左右

A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减少误差,要随机取样,同时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多,A正确;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如蚜虫、跳蝻等,B错误;应该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C错误;样方大小要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适当调整,如乔木应该扩大样方面积,D错误。

3.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100~4100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该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km2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不适合采用样方法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8只

D解析:雪豹是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不适合采用样方法,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一些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照片重复取样法调查,C正确;根据数学比例推算,即20∶3=120∶X,则X=18只,因此该研究区域内雪豹的种群密度应为每100km218只,D错误。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①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②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仅统计方格内植株,也统计了四条边线上的植株③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④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放回后紧接着再次捕获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B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计算所得数值偏大,①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仅统计方格内植株,也统计了四条边线上的植株,会使统计的数值偏大,使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②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③错误;被标记个体放回后紧接着再次捕获,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偏多,故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小,④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2种群的数量特征

5.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后,可知其年龄结构为图中③所示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

C.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①所示类型

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

C解析: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图中③所示衰退型,A正确;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①中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即在此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一定为图中①所示的增长型,C错误;种群数量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迁入率、迁出率等,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不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