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材料》全套教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材料;教学安排

考核方式:考试(70%)+平时成绩(30%);教材

生态环境材料聂祚仁、王志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生态材料导论洪紫萍、王贵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环境材料学翁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环境材料基础左铁镛、聂祚仁科学出版社2003

5、环境材料导论张剑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节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产物——生态环境材料;材料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旧石器时代;●资源经济时期(Ⅰ);20世纪世界著名的十大公害事件;PM2.5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来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空气质量等级;全世界能源、各种原材料消耗快速;许多稀有金属回收再利用率很低,造成全球范围内能源、资源枯竭。由各种材料制成的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低,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造成废旧电子产品废弃量逐年增加,而且此类产品的回收利用难度较大。这些废弃物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拆解20万台旧家电,可以回收各类金属4100吨,塑料1300吨,玻璃640吨;1吨电路板,可分离出130公斤铜、20公斤锡、0.45公斤黄金,最后留下的残渣还能作???建筑材料、家具、绝缘材料的原料。每处置1吨电子垃圾,可获利润3000元至10000元;一年若处理100吨,年利润可达30万元至60万元。;材料的寿命周期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对资源的消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能源的消耗

·矿物资源的消耗

·生物资源的消耗

·水资源的消耗

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有害物质,如大气污染物的诽出;

具有温室效应气体的徘出,破坏大气臭氧层物质的排出;酸

性气体物质的排出等。

·向水域徘放的有害物质,如危害人体和生物体健康物

质的排出;影响生态环境物质的徘出等。

·向土壤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污染土壤物质的排出;恶

化土质物质的诽出;危害生物链物质的排出等。

·其他损害环境物质的排放,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恶

臭物质的排放:噪声、振动、电磁波的产生等。;表1.1世界主要金属矿物资源储量与预测使用的年限;表1.2世界矿物能源储量、产量及其开采年限预测;材料在生产-使用-废弃的过程就是将大量的资源提取出来,又将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山本良一在1992年10月提出的,生态环境材料的英文名称Ecomaterials。

由EnvironmentalConsciousMaterials

或EcologicalMaterials缩写而成,可理解为环境意识材料或生态材料,也即环境友好型材料或环境协调性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并不是一类新材料,它是在人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世界各国纷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对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概念内涵的拓宽,也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工艺和它们性能与用途之间的有关知识的开发和应用的科学”

----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调查委员会(1979年);第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