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四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材料三: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节选自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将A乱B非命C世之才不能D济也E能F安之者G其H在君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意思不同。

B.降,使投降,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用法相同。

C.“属以河北事”与“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两句中的“以”意思相同。

D.亡,逃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尚义任侠,放纵不拘,不被当时人认可,却得到桥玄、何颙的赏识。

B.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反叛,一度击败了曹操,杀害了曹操长子曹昂,后来在舞阴一战中,曹操击破了张绣。

C.曹操曾推举魏种为孝廉,兖州发生叛乱,曹操以为魏种不会离开他,但魏种却逃走了,这让曹操很生气。

D.曹操打败吕布,生擒了毕谌,众人都为毕谌担忧,曹操认为毕谌虽然不忠于君主,但孝顺父母,没有杀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2)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14.曹操在《短歌行》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答案】10.BEG

11.C12.D

13.(1)当今天下莫非还有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贤人吧?

(2)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要抛弃而不任用吗?

14.材料一中,曹操看重张绣等人的才干,不计前嫌,任用他们。材料二、材料三中,曹操要求大臣唯才是举,不能因为贤人道德上有瑕疵就不举用他们。这些都体现了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流露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几则材料展现了曹操的性格与治国理念。材料一展示了曹操在用人方面的灵活性和对人才的宽容,偏重能力而非仅仅依赖道德标准;材料二和三阐述了他的求贤策略,表现出他“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思想。他重视实际才能,意识到贤才对于时局安定的重要性。这反映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识人眼光与包容度,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天下将乱”是主谓短语,可独立成句,故“乱”后B处应断开;

“也”是句末助词,E处应断开;

“其”作副词,放在句首,表揣测,故G处应断开。

故选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故”,所以;/从前的,旧的。句意: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池里鱼向往着从前的深渊。

B.正确。“降”,使动,使……投降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