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AS 44─2024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docxVIP

TCNAS 44─2024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44─2024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

Preventionandnursingofintraoperativeunplannedhypothermiaforadultpatients

2024-10-11发布 2025-01-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 发布

T/CNAS

T/CNAS44-2024

I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南昌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肖敏、孙育红、郭莉、张琼、何丽、徐梅、高兴莲、常后婵、李国宏、穆莉、邓述华、李莉、刘婷、曾玉、谢彩霞。

T/CNAS

T/CNAS44-2024

T/CNAS

T/CNAS44-2024

PAGE

PAGE1

PAGE

PAGE2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管理的基本要求、风险评估、预防措施、低体温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室注册护士。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392-2023洁净手术部通用技术要求

WS/T592-2018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核心体温coretemperature

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通常指血液或内脏器官的温度。机体核心温度正常值为37.0℃±0.5℃。

3.2

术中非计划低体温intraoperativeinadvertenthypothermia

手术过程中因体温调节障碍、体内固有热量散失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体温下降,核心体温低

于36℃,不包括治疗性或计划性的低体温。

3.3

被动保温passiveinsulation

借助隔热方式预防或减少通过对流、传导、辐射、蒸发等热量丢失的技术,主要方式包括棉毯、反光毯、隔热毯、被褥、手术铺巾的覆盖等。

3.4

主动保温activewarming

借助对流、传导或辐射等形式提供热量的技术,主要方式包括充气式加温毯、循环式水温毯、加热的液体或气体的使用等。

3.5

复合保温compositewarming

将两种及以上主动保温的措施组合实施。

基本要求

应对所有接受全麻、椎管内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传导阻滞、复合麻醉持续时间超过30min的手术患者进行低体温风险评估。

应采用相同的部位和方法监测患者体温。

应选择鼻咽部(鼻孔至鼻咽上部1/3)、鼓膜、食管下段1/3、直肠、膀胱、肺动脉等部位监测核心体温。

应根据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风险程度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

评估时机

应在择期手术的术前一日或入手术间时、急诊手术接诊时对患者进行低体温风险评估。

术中应结合患者手术进程动态评估。

评估工具与风险界定

宜采用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工具(附录B)评估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值≤70%为低危,70%<预测值<90%为中危,预测值≥90%为高危。

预防措施

低危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

应对所有手术患者提供被动保温措施。

应动态调整手术间温度为21℃~25℃,相对湿度维持在30%~60%。

应确保消毒液适量,避免敷料过度潮湿。

应减少皮肤暴露的时间和面积。

应动态监测体温,从麻醉诱导前开始,宜每30min记录1次,直至手术结束。

中危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

在低危风险患者预防措施基础上,应每15~30min监测体温。

宜使用充气加温设备进行术前预保温,术中持续采取主动保温措施(附录A)。

应使用体腔冲洗液加温等措施。

可使用输液输血加温等措施。

高危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

在中危风险患者预防措施基础上,应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应全程采用主动保温措施,首选充气式加温设备,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循环水加热系统等复合保温措施。

应使用输液输血加温等措施。

特殊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对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在复合保温措施基础上,应在取移植血管时使用无菌治疗巾等对双下肢非手术部位进行包裹保温。

文档评论(0)

lcz00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本人从事工程类行业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06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