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乡土情怀民族自豪感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己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我国主权面临危机重重之际。这都提示我们,加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道寓于文,文以载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培养乡土情怀

教育学家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和家乡人的爱,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也是爱国主义感情的深厚基础。在我的地理教学当中,每一批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的时候,我都会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被激发出来,都积极地在地图中寻找太湖的位置,再放上一曲《太湖美》,更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为切入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而且我还会在此后的地理教学中,把这种乡土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的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讲到旅游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来谈谈我们家乡的旅游资源。这个时候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如数家珍一样样报出我们家乡特有的景观和物产。如宜兴的紫砂壶、茶园、竹海、岩洞、教授之乡、鱼米之乡……经此一点拨,学生把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爱,总是和祖国最美好的、最引以自豪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日本人民喜欢把美丽的富士山作为他们国家的标志;埃及人民深情地把尼罗河比作母亲河;我国人民则把奔腾澎湃、波澜壮阔的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讲述祖国辽阔的领土、壮丽山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例如讲到“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点讲到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接近整个欧洲的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不仅陆地上资源物产丰富,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从没落后于人,如核能的应用、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行等都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美国也曾租用中国的航天运载工具。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国情

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6期。

2、《地理教学》杂志.2004,1-12期。

3、吴文江《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2010,8,4。

4、陈日华《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2003,8,17。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