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下)高一级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题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有许多过分的期望,其中最简单的一项,是以为世上有无尽的新鲜事。从前,读到

无聊报纸时,读者会说:“今天的世界也太无趣!”今天,他便要抱怨:“这报纸也太无趣!”

美国的第一份报纸是本杰明·哈里斯的《海内外公共事件报》,1690年9月25日发行于波

士顿。报纸承诺每月一期,准时面世。然而,编辑解释道,“若频有事端”,出刊也会频繁一

些。制造新闻全然是上苍的责任,新闻人的任务不过是“如实记述我们注意到的大事”。

当然,这种观念现在已经老掉牙了。如今的观念,借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为旧金山

《观察家》聘用的首席编辑亚瑟·麦克尤恩的定义,最为恰当:“只要能让读者说‘哎哟喂’,

那就算新闻了。”说得严肃点,“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一位好编辑愿意将它付印,便是新闻”。

我们曾经相信世界上的“大事”不过只有那么多。如果没有有趣或惊人的事情发生,也不能

怪在记者头上。不能指望他无中生有,造些新闻出来。

然而,在过去一百年里,尤其是在20世纪,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觉得报纸应该塞满

新闻。如果没有明显可见的,或者普通市民也能看得到的新闻,那开拓进取的记者也理应能

找出点新闻来。即使没有地震、暗杀或内战,成功的记者也能挖出些故事来。如果找不到,

那就必须造一个——逼问公众人物,从平常事里挖掘出惊人的趣味,或讲述“新闻幕后的新

闻”。如果这些全都行不通,那就必须来一篇“记者述评”——给众所周知的事情添油加醋,

或是揣测未来的惊人事件。

我们对待“新闻”态度转变的症候是:我们索要的超过现实世界所能提供的限度,便要

求有人编造出什么来补足世界的缺憾。我们的期望之所以变得如此毫无节制,背后有许多历

史因素可供溯源。然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期待之多,其程度之过度,是毫无疑问的。

这种新的人工合成新鲜事淹没了我们的经验,我称之为“伪事件”(Pseudo-events)。

Pseudo这个前缀来自希腊语,意为虚假,或意图欺骗。

伪事件不是自然发生的。它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某人计划、安排或引起了它。一般来说,

它不是火车失事,也不是地震,而是一场采访。

安排这个事件主要是为了被报道或被再现。因此,事件发生的方式都是为了报道和再现

的媒体方便。它成功与否,取决于它受到多广泛的报道。在事件发生前就“为日后报道的便

利”发出通告,行文中,仿佛事件已经发生了。“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比不上“有没有

新闻价值”重要。

一般来说,它的目的是成为一则自我实现的预言。

爱德华·L·伯内斯在他极富前瞻性的《舆论的结晶》(1923)一书中举了这个例子。某

酒店的所有者咨询一位公共关系顾问,他们问,怎样才能提振酒店的声望,从而改善生意。

在没那么精致的年代,答案可能是雇个新厨子、升级管道系统、粉刷房间,或是在大堂装个

水晶吊灯。公关顾问的手法则迂回得多,他向管理层提议举办一场三十周年庆典。为此,一

个委员会成立了,成员包括一位杰出的银行家、一位社交名媛、一位著名律师、一位有影响

力的牧师,然后又安排了一场“事件”(比如说宴会吧)来吸引社区的注意,让大家意识到

酒店对社区做出过多么杰出的贡献。庆典举办了,照片拍了,事件被广泛报道,目的达成。

这场庆典就是个伪事件。

(摘编自丹尼尔·布尔斯廷《幻象》,符夏怡译)

材料二:

刘海龙:我们今天看到的伪事件,和布尔斯廷的时代相比,已经升了不知道多少级了。

他批判的一些现象,我们现在都觉得不太值得去批判了。

但他说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伪事件是为了传播被制造出来的,所以传播和流量是最

重要的。同时他认为伪事件会催生出更多的伪事件,我们今天也同样存在,出现所谓“自我

制造的新闻”,就是先造一个谣,然后再辟谣,用这种方式可以赢两次,可以有两次被关注。

“新型的伪事件”具有一些特征,包括情绪的煽动,经常截取一个片段、一个画面的一小部

分,然后无限地放大。

布尔斯廷把伪事件的出现归结为心理因素,认为受众特别喜欢看这些戏剧性的、吸引眼

球的东西,最后沉迷其中。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