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1内容提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力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碳循环全球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关系2345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人类构成的相互作用着的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元素的各种化合物在地球系统各圈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土壤圈)之间的迁移和转化,使物质总量不变的过程之和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力太阳辐射:自然驱动力太阳辐射光合作用生物圈人类:另一驱动力燃烧化石土地利用改变矿物开发利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C,H20,P,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力:太阳辐射
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全球碳循环▲全球碳循环是指自然界的碳元素,包括气态的CO2、CO、CH4等,溶解状态的各种含碳离子,以及固态的碳酸盐岩和有机岩等,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交换、流动过程碳在生物圈中存在的形式:有机物(OC:碳水化合物)碳在水圈中存在的形式:DIC,DOC,POC,OC碳在岩石圈中存在形式:OC(包括化石燃料),碳酸盐碳在土壤圈中存在形式:OC(活生物,死生物物质)碳在大气圈中存在形式:CO2,CH4,CO
人类活动与全球碳循环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开矿,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砍伐森林等工业革命前:co2浓度(280ppm)工业革命后:co2浓度(380ppm)
全球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①T(温度)↑→冰川融化,陆地扩张→森林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大气co2浓度↓②T(温度)↑→海洋释放co2↑→大气co2浓度↑②①→大气co2浓度↑③T(温度)↑→生物活动↑(陆地)元素迁移(C、S、P、SI等)↑→入海量↑→浮游植物↑→有机无机物↑→海底沉淀→C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1]Will,S,2000.AnintegratedapproachtounderstandingEarth’smetabolism.NEWSLETTER41,9-11.[2]庄亚辉.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进展[J].地学前缘,1997,4(1-2);163-168.[3]谢树成等.2001-2010年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31(5);447-469.[4]高全洲等.河流碳通量与陆地侵蚀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4);369-375.[5]姚冠荣,高全洲.河流碳输移与陆地侵蚀-沉积过程关系的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7,18(1);133-139.
锐普PPT论坛chinakui转载:THANKYOU
①T(温度)↑→冰川融化,陆地扩张→森林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大气co2浓度↓②T(温度)↑→海洋释放co2↑→大气co2浓度↑②①→大气co2浓度↑③T(温度)↑→生物活动↑(陆地)元素迁移(C、S、P、SI等)↑→入海量↑→浮游植物↑→有机无机物↑→海底沉淀→C动态平衡
锐普PPT论坛chinakui转载:THANK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