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促织》教学设计.docx

2025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促织》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促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促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与用法,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如“岁”“责”“才”“然”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小说复杂曲折的情节,绘制情节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对故事结构的把握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小说细腻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如斗促织场景,体会其文学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理解小说刺贪刺虐的主题,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反思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准确把握情节发展的逻辑和作。

难点:透彻理解小说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及其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精彩的古代斗蟋蟀视频,展示激烈的斗蟋蟀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问:“在古代,小小的蟋蟀为何会引发人们如此浓厚的兴趣?围绕它又可能发生怎样意想不到的故事呢?”

二、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但此后屡次应乡试不第,43岁时才补廪膳生,72岁时赴青州考贡,才补了个岁贡生。

【贡生】:俗称“明经”。是指明清两朝秀才(又称生员)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蒲松龄一生贫困,特别是他的早年。他结婚分家后,全家仅有“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过着“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的穷困潦倒生活。

长时期的塾师生涯,使他有较多机会接近普通民众,体察他们的疾苦。他目睹当时农村在水旱灾害后的悲惨情景:“流民满道路,荷簏或抱婴。腹枵菜色黯,风来吹欲倾。饥尸横道周,狼藉客骖惊。”

他不仅同情人民的疾苦,而且由于自己科场失意和生活贫困,使他看清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对“仕途黑暗,公道不彰”的现实提出抗议。

蒲松龄从20多岁时开始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历时40多年不断修改增补,以曲折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借狐鬼故事寄托思想情感。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四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

三、解读题目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qióng)。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

四、预习检查与字词梳理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考查字音字形、成语积累、古今异义词等。系统梳理文言字词知识,采用举例、对比、小组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和翻译练习(知识点具体参考课件)

五、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小说情节。

|序幕/起因|朝廷征促织,华阴令媚上责里正,里胥借机敛财,成名被摊派任务|

|开端|成名久未中秀才,担任里正后家产耗尽,为交促织想尽办法却一无所获,还遭杖责,欲自尽

|发展|成妻求神问卜得画,成名按图索骥,终得促织|

|高潮|成子误毙促织后投井,化身为促织,成名与少年斗促织,促织战胜“蟹壳青”,并战胜鸡|

|结局|成名献促织,各级官员因之获赏,成名一家富贵|

|尾声|作者评论,批判天子及官吏,揭示社会现实|

六、布置作业

梳理课文第一至三段,加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字词知识和小说情节,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至三段,强化记忆。言知识,要求翻译准确、通顺,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翻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字词知识和小说情节,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学生翻译课文第一至三段,强化记忆。

二、梳理文本第1到3段

【第一段】

思考:1.“促织”的故事发生在明宣德年间,而蒲松龄生活在清朝康乾时代,他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对此该如何理解?

明宣德间。明宣宗(朱瞻基)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