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输入内容输入内容今天,让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回望星空,踏上中国天文学数千年的发展之旅。情境导入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通过这成百上千颗,依然高悬于穹顶之上的星辰,我们看到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点击图片有视频超链接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选择性必修下册四单元
1.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有关天文学的相关知识2.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3.分析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论证,了解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
作者介绍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2年初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他与另一著名学者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关增建
框定争论范围点出争论时间之久超越时代,世间罕见主要指“浑盖之争”题目解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思
请同学们圈画段落首尾句和关键词,梳理写作思路(四)第14—16段:概括并高度评价“浑盖之争”在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作用与意义。(一)第1段: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二)第2-9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四种观点: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以及它们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历史贡献以及不足之处,进而引出核心话题——“浑盖之争”。(三)第10-13段:引经据典,列举事例,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信奉人物基本观点作者评价学说观点
【文言翻译补充】【段3】宣扬“宣夜之说”的书都亡佚了,只有汉秘书郎郗萌记载其先师相传的说法:“天本为虚空,抬头看,高远而没有尽头,目眩眼花,精神尽竭,所以看上去一片苍茫。这就好比观望远处的黄土山,给人的感觉都是青色,俯视千丈深谷,给人的感觉都得黝黑。实际上,那青并不是实际的颜色,黑也不代表有物体。日月群星,自然地飘浮在虚空之中,它们的运行和停止都依靠大气。所以,七星时隐时现,时顺行,时逆行,隐伏和显现没有常规,前进和倒退也不相同,是由于没有根系牵制,所以运动都不相同。所以北极星总是在那固定的位置上,而北斗星不和其他的星在西方下落。(《晋书·天文志》)
【文言翻译补充】【段6】按它的说法,天就像伞盖和斗笠,地就像一个扣着的木盘,天和地都是中间高而四周低。北极的下面是天地的中央,那里的地势最高,而广大的四边向下倾斜,日月星三光交替隐没出现,以此形成白昼黑夜。天的中央比外衡在冬至所在处高六万里,北极低处比外衡低处也是高六万里,外衡比北极低处高二万里。天与地的隆高处相互对应,太阳距离地面永远是八万里。太阳附着于天而平行运转,把冬夏之间太阳运行的轨道分为七衡六间。每一衡圆周的长度里数,都依照运算的法则,用勾股和重差等运算法推断晷表的投影变得最长和最短的情况,以此作为远近的数据。这些都得于所立的晷表和晷表的投影。(《晋书·天文志》)
【段11:葛洪】又日入于西方,看上去是慢慢地下落,开始尚有一半,与横向破裂的镜子一样形状,一会儿即全部下落。如果像王生所说那样,日转向北运行,那么在北边下落时,应该与垂直方向破裂的镜子一样的形状。(《隋书·天文志》)【段11:何承天】所以百川都发源于山,从高处往下流,最后流入大海。日是阳精,光辉照耀,炎热无比,一夜入于水中,所经之处焦竭。百川注入,足以补偿,所以旱时海水不减,涝时海水不涨。(《隋书·天文志》)【段13:祖暅】自古论天的人很多,然而纷争不已,以致相互诋毁。我分析他们的异同,考证经典,仰观辰极,旁视四方,看日月升降,考察五大行星的出现和隐伏,用仪器检验和日晷滴漏核实,可以看到浑天说的理论,可信并有依据。(《隋书·天文志》)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信奉人物基本观点作者评价学说观点
天圆地方说信奉人物基本观点作者评价早期中国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孔子、曾子//孔子曾子观点:天遵循“圆”的规律,转动不休,地遵循“方”的规律,安谧静止。不成系统,存在漏洞。//孔子曾子观点:弥补了“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该说丧失作为一种宇宙结构而存在的资格。
天圆地方说·图示
宣夜说信奉人物基本观点作者评价郗(xī)萌(记载者)天看上去有一定形体和质地,那是由于太高、太阔产生的视觉错觉。天本质是虚空,天体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初级的宇宙理论,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编制历法,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本质上是反理性的,是没有前途的学说。
宣夜说·图示
盖天说信奉人物基本观点作者评价天地是两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