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VIP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备课时间:2025年5月日上课时间:2025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

2.通过设疑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

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清朝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课明标

请大家观看视频,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一下。

答案提示:繁华、繁荣、热闹……

这幅图名叫《姑苏繁华图》,又叫《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貌的巨幅画作,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再现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是中国康乾盛世的一个缩影。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社会图景呢?让我们走进本课,学习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同步练习册自主导学。

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

3.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同桌相互检查练习册自主导学完成情况,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研讨,之后小组合作交流。

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多媒体展示“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

展示材料: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减耗。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户口》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世祖实录》卷十三

教师:根据“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和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提示:战乱未平,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等。

2.教师: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基本上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鱼鳞图清朝《耕织图·耕》

【相关史事】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相关史事】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提示:(1)允许民众开垦荒田。

(2)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3)组织大规模移民屯田。

(4)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文册(“鱼鳞图册”)。

(5)兴修水利。

(6)引进农作物。

(7)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趣味历史】:你为什么能吃上红薯(甘薯)?

甘薯原本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侵占美洲和吕宋(今菲律宾)后,甘薯便被传播到吕宋。当时,南洋、吕宋一带已有许多中国人侨居谋生。

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之下,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

适逢福建大旱,为备荒计,金学曾特地敦聘陈经纶为“门下士”协助推广甘薯,饬令所属各县如法授种,还刊印《海外新传七则》教导农民掌握种植要领。当年,闽省各地即告甘薯大丰收,灾民由此度过了荒年。自此之后,甘薯便在福建大范围地安家落户,开花结果。福建人民有感于金学曾推广甘薯之德,复称甘薯为金薯。后人为纪陈振龙引薯之功,还特地在福州乌山立了一座“先薯祠”,诵诗曰:“种薯功与课农兼,闽海家家乐利沾。三百年来修缺典,名山祠宇瓣香拈。”

3.教师: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③农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