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 无答案.docx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 无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开封市五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需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号;非选择题答案需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书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保护,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古籍文献转化为电子版,方便更多人阅读和学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建筑和文物,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在融合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保持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避免过度商业化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有助于传播和保护传统文化。

B.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重现古代建筑和文物,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C.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D.数字化手段能够将古籍文献转化为电子版,方便更多人阅读和学习。

2.根据材料一,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3分)

A.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古籍文献转化为电子版。

B.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建筑和文物。

C.在古籍文献中添加现代科技元素。

D.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

3.材料一中提到“保持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此观点不符?(3分)

A.在数字化过程中保留古籍文献的原始内容和格式。

B.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还原古代建筑和文物的真实形态。

C.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商业化和简单化的处理。

D.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4.材料一中提到“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这一目标。(4分)

5.材料一中提到“避免过度商业化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了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清晰认识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6.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重视文化建设。

B.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灵魂。

C.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项目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是人们对乡村文化缺乏了解。

D.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取决于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7.根据材料二,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乡村文化的特点?(3分)

A.农耕文化。

B.乡村手艺。

C.乡村景观文化。

D.现代城市文化。

8.材料二中提到“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灵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4分)

9.材料二中提到“当前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可能的原因。(4分)

10.材料二中提到“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里姞之冠,大布之衣,群臣皆服之。晋文公好士之勇力,故车马不华,士多轻死。晋文公好士之仁义,故臣多守节。晋文公好士之学道,故士多好学,而文有礼。夫文公好士之所以要,故士无邪行,竭力尽智,以顺其礼,听其令。故明主之求士,无不以也,而晋文公好士之故,能以霸诸侯。

【乙】

昔者,齐景公好马,故齐人之于马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狗,故齐人之于狗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酒,故齐人之于酒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色,故齐人之于色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士,故齐人之于士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勇,故齐人之于勇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仁义,故齐人之于仁义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学,故齐人之于学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礼,故齐人之于礼者,无不饰之。齐景公好士之故,能以霸诸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里姞之冠,大布之衣:所以里姞的帽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0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