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第三节学习中医护理学的意义和方法-2-第一章绪论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各时代的代表作品和作者。-3-学习重点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是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形成、发展与中医学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是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之下,中医护理学的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一)《黄帝内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简称《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共18卷,162篇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还对当时哲学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5-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二)《难经》该书与《黄帝内经》为同一时期著作,全书共有八十一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难”是质难、问答的意思,是一本在当时可以和《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学著作。托名名医扁鹊所著,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其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提出了有关命门、三焦的新观点。-6-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三)《伤寒杂病论》该书为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在宋代被林忆等整理出版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该书在护理学方面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护的原则,书中不但有丸、散、膏、丹等服药护理,还有洗、浴、熏、滴耳、吹鼻等外用药护理,以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的护理。-7-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四)《神农本草经》该书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收载中药365种,并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无毒,将药物分为三品、四性和五味。其中麻黄定喘、常山截疟、海藻治瘿瘤、水银疗疥疮等记载,是世界药物史上最早的记录,而且疗效确切,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8-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这一时期为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丰富的医疗实践活动,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系统化。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病人的复苏术,提出了水肿病人的饮食调护方法。-9-二、晋、隋、唐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说和临床证候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的专著。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对妇科、小儿科病证的护理论述详细,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10-二、晋、隋、唐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此期中医的理论体系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医家们各抒己见、学术百家争鸣,出现了四大医学流派。李东垣的“补土派”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护理;朱丹溪的“滋阴派”重视养阴;张从正的“攻下派”认为治病着重去邪,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使用坐浴疗法治疗脱肛的护理操作方法;刘完素的“寒凉派”治法强调降火。-11-三、宋、金、元时期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这一时期,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更加充实,中医对正常人体和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学逐渐向独立完整的体系发展。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介绍了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方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耗费30年时间而成,载药1892种,绘图1000多幅,收集方药10000多首,不仅丰富了我国医药学的内容,而且还奠定了植物学的基础。-12-四、明、清时代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13-五、近代及现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大量传入,中医及中医护理与西方医学诸家汇通,走上中西医结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工作,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事业。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全国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