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专练之文言翻译.pdf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专练之文言翻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专练之文言翻译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在许,谋迎子。众以为山东未定,未可卒

制。荀底曰:“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义士有

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操乃遣

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子。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臣光日: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

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

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

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

岂不哀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国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

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4.翻译义中划线句子。

叔陵为江州刺史,性苛察狡险。新安王伯固以善谐谑,有宠于上

及太子,叔陵疾之,阴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叔陵入为扬州刺史,

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

以大罪,重者至殊死。伯固惮之,乃谄求其意。叔陵好发古冢,伯固

好射雉,常相从郊野,大相款狎,因密图不轨。伯固为侍中,每得密

语,必告叔陵。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始兴王逆》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抱不许之,

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

心礼之。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

簿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

大任。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6.翻译文中句子。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U上怒日: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

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

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

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

冰笺曰:“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

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

镇戍之中,非但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

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

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

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己而帝意复变,纲又

极言其不可,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

“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

以去就争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答案

1.将军首先倡议义兵讨伐叛逆,只是因为靖山以东的地区诸将

混战,来不及远行迎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