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北方地区墓葬(一)概论主要有本区东部的慕容鲜卑(三燕)墓葬、中部的拓跋鲜卑(迁洛前北魏)墓葬、河西一带的魏晋十六国墓葬。背景资料:鲜卑一世纪末,匈奴分裂(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乌桓入居塞内。鲜卑“转移居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是渐盛”(《后汉书》鲜卑传)。魏晋以来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十六国中鲜卑建立的政权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西燕、土谷浑、代(北魏)。(二)辽宁西部的慕容鲜卑墓葬慕容鲜卑为东部鲜卑的一部(还包括段氏、宇文),主要活动在辽宁西部。早期东部鲜卑的墓葬主要有科左后旗舍根墓地(文物1981-2)、科左中旗六家子(考古1989-5)、北票房身墓地(考古1960-1)、喇嘛洞墓地(内应有三燕墓葬)。三燕墓葬主要在辽西。曹魏初,鲜卑慕容部入居辽西,后迁往辽东北。289年慕容廆(音伟)迁回辽西,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352年慕容儁都邺城称帝,372年被前秦灭。384年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407年冯跋代后燕,建立北燕,436年为北魏所灭。辽西是慕容鲜卑的兴起之地和三燕都城所在,墓葬材料丰富。本节主要参考文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三燕文物精粹》,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田立坤《三燕文化遗存的初步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孙机《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文物》1991年第11期。王巍《从出土马具看三至六世纪东亚诸国的交流》,《考古》1997年第12期。三燕墓葬主要有:锦州李廆(音伟)墓(前燕,324年)(文物1995-6)(东晋纪年)朝阳崔遹(读如玉)墓(后燕,395年)(考古1982-3)北票冯素弗墓(北燕,415年)(文物1973-3)朝阳袁台子壁画墓(文物1984-6,2002-9)前燕(284-360),后燕(384-407),北燕(409-436)冯素弗墓北燕天王冯跋之弟。梯形石椁墓,椁壁绘壁画,墓内的梯形木棺外涂红漆,上绘彩画(“朱画秘器”),但都保存不好。出土器物中有陶器、提梁罐等铜容器、鸭形玻璃水注、杯、碗等玻璃器,斧、铲等铁工具,铁兵甲具等。印章有“范阳公章”、“辽西公章”、“车骑大将军章”、“大司马章”。朝阳袁台子壁画墓田立坤(2001)将三燕墓葬分为八类:1、梯形土坑竖穴木棺墓(慕容鲜卑文化因素);2、矩形土坑竖穴木椁墓(夫余文化);3、砖室墓(中原汉文化因素);4、石板搭盖石室墓(辽东魏晋、高句丽因素);5、石块垒砌石椁墓(以下等都是辽西本土、慕容鲜卑文化、辽东魏晋文化因素的结合);6、石板搭盖石椁墓;7、石块垒砌石室墓;8、石块垒砌券顶石室墓;三燕墓葬特点小结以土圹石椁墓为主,石椁木棺多是前大后小的梯形(鲜卑民族传统)。随葬陶器以小口广肩壶常见。以鎏金铜镂空鞍桥包片为代表的马具系统、以金步摇为代表的各种冠饰和头饰等数量较多,极富特点。(慕容氏马具——高句丽——朝鲜半岛(新罗、百济、加耶)——日本列岛)田立坤《论喇嘛洞墓地出土的马具》,《文物》2010年2期。步摇装饰起源于西方,步摇冠约在公元前后形成(阿富汗shibarghan大月氏墓葬就出土过)。后经欧亚大陆向东传播到日本。《晋书·慕容廆载记》:“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三)(拓跋鲜卑)早期北魏墓1、拓跋鲜卑的迁移路线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后,始祖神元帝力微入居塞上。258年力微迁于定襄之盛乐,迄道武帝天兴元年(399)又迁都平城,拓跋氏的活动中心多在盛乐一带。凉城小坝子滩窖藏中的金器(文物2002-8)呼和浩特美岱村的北魏初期墓葬(考古1962-2)大同附近的北魏墓葬(文物1977-11)(477年宋绍祖墓,文物2001-7)——方山永固陵(文物1978-7、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3)——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固原早期北魏墓葬(文物1988-9,《固原北魏墓漆棺画》《原州古墓集成》)美岱村发现大约是4世纪末5世纪初的拓跋贵族的砖室墓群,随葬器物主要有细泥轮制陶器,斗、勺、灯等铜器,漆耳杯,漆鞘铁刀和较多的铜钱,这些都已和当时中原汉族墓葬没有太大的差异。但随葬品中保存了与札赉诺尔、二兰虎沟墓葬相似的铜鍑;与南杨家营子、二兰虎沟墓葬相似的铜铃;墓中还出有铜制的羊距骨,这应是拓跋鲜卑墓葬中常见的羊距骨的仿制品。宋绍祖墓477年,大同地区带双天井与过洞的长斜坡墓道的形制,目前来看,以此墓为最早。精美的石椁在北魏墓中非常罕见。司马金龙夫妇墓484年卒,是降伏于北魏的东晋皇族(受刘宋迫害北奔。“痛哭去旧国,衔泪届新邦”)。砖室墓,由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