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井冈翠竹》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docx

第18课《井冈翠竹》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析描写翠竹的语句,赏析本文精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崇高品质,继承并发扬井冈山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品析描写翠竹的语句,赏析本文精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诗词导入

师:古往今来,“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以其坚韧的生命和昂扬的节操,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如郑燮的《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神韵和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井冈翠竹》同样是以竹为写作对象,通过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井冈山的翠竹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作者袁鹰写井冈山的翠竹仅仅是写竹子本身吗?

2、字词学习

3、作者简介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鐘浴,江苏淮安人,作家。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包括散文集《风帆》《海滨故人》,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以及儿歌集《唱一唱北京》等。袁鹰的创作生涯跨越了七十多年,作品达数十部,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散文影响最大,他的散文语言平淡老辣,题材广泛,寓意较深,且有历史纵深感。本文是他1961年发表。

二、理思路,明特征

1、速读课文,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说说课文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找出文章中心句和起过渡作用的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再梳理脉络)

师引导:文章的围绕着哪句话展开?

明确:“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一线串珠、贯通全文的作用,本文始终是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个中心组织材料的,所以文章首先通过描绘井冈翠竹的生机勃勃,引出井冈山人的这句评价,点明中心,又用“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与前文呼应,总结全文,所以可知,本文应该是总分总结构。

而起过渡作用的是第九段,衔接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翠竹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井冈翠竹。

明确:

第一部分(14段):点题,总写毛竹的风采,点明它“是革命的竹子”;

第二部分(512段):着力叙写毛竹的贡献,表现毛竹的精神,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对井冈山毛竹的赞颂之情。这部分俺咋后时间顺序,写了毛竹的过去和毛竹的现在:在战争年代,它助力革命战争,傲然挺立,不屈服于淫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贡献自己的一切。

所以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59段,写革命战争年代的毛竹;第二层是1012段,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竹。(59段还可以细分为保卫红色政权时期和继续革命时期)

第三部分(13段):总结全文,再次申明对井冈山竹子的评价,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发出热烈的赞美,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2、勾画文中描写井冈山竹子外形、生长特点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分析其特点,感受其精神。(注意是从竹子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角度)

示例1: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哨岗;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赏析:

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远观竹林,再近睹翠竹的风采。远观毛竹,苍翠茂盛、郁郁葱葱;近看毛竹,修直挺拔、高低错落;同时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赋予毛竹人的神采,运用比喻,把毛竹比作山头的岗哨和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表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

示例2: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望无际的翠竹!

赏析: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写出了井冈翠竹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井冈翠竹顽强、旺盛、永不屈服的生命力。

(这一步可以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巧用修辞)

过渡语: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我们了解到本文始终是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个中心组织材料的,在刚刚的分析中,我们也读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而这篇文章中重点续写翠竹的贡献和精神的是第二部分,也就是文章的512段。

3、阅读文章512段,找出相关句

文档评论(0)

138****7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