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道路运输安全》必背30页纸.docx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道路运输安全》必背30页纸.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道路运输安全

考前30页纸

目录

第一章道路运输安全基础 2

第二章道路旅客运输安全技术 5

第三章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生产基础 8

第四章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

第五章道路运输站场安全技术 15

第六章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 16

第七章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 17

第八章其他安全生产技术 19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30页纸

道路运输安全

道路运输安全

第一章道路运输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主体);政府监管;职工参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

(1)财产损失事故是指造成财产损失,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伤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尚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包括碰撞、辗压、刮擦、翻车、坠车、失火、撞固定物和撞静止车辆及其他。

《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调查制度》将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8类,并对事故直接原因进行了编码,以方便统计,具体原因包括:心超载;@超速;@驾驶员操作不当;@疲劳驾驶;@机械故障;@爆胎;(J)公路及设施原因;@其他。

驾驶员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感知阶段

分析判断阶段

感觉器官接收

大脑进行判断

2

2

操作反应阶段 肢体进行操作

交通信息的分类

潜伏信息 驾驶员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信息,例如凸曲线视线受阻、路面附着系数低等;

微弱信息 信息刺激量较小,难以被驾驶员接收的信息,例如夜间穿深色衣服的人、出口缺少明显标志等;

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出现的信息,例如

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出现的信息,例如前车突然急踩刹车、行人突然横穿、车辆未打转向灯突然换道等;

突显信息

先兆信息 能够提前显示某些提示或征兆的信息,例如酒后开车、超速行驶、标志和标线完备的山区公路等。保证道路基本信息传递畅通的措施

道路设计者

(1)设计出诱导性好的道路,提供易察觉的信息。

(2)避免突显信息,变潜伏信息为先兆信息。(3)增强微弱信息的刺激强度和刺激量。

车辆设计者

(1)设计利于观察的仪表。

(2)尽量不缩小视野,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信息感知环境。

(3)设计便于操纵的装置,便千迅速而准确的动作输出。

3

3

驾驶员

(1)避免疲劳驾驶,杜绝酒后驾驶。

(2)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学习,提高潜在信息和微弱信息的识别能力。

(3)谨慎驾驶,集中注意。

驾驶员的心理特性:(1)感知:感觉、知觉(空间、时间、运动)、感知能力(车体、车速、车距、操纵感知)(2)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3)情绪和情感;(4)意志;(5)气质。

驾驶员的生理特征:

视觉特征:视觉和听觉是驾驶员最重要的感知信息来源,通过视觉感知到的信息大约占80%以上;通过听觉感知到的信息约占10%。

车速越高,人的注意力越集中于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容易引起驾驶员产生疲劳、睦睡。静止和运动时都存在视野死角,年龄越大,视野越窄。戴眼镜也会使驾驶员视野变窄。

视觉适应

从明到暗一暗适应,从暗到明一明适应。

明(光)适应过程较快,一般不超过lmin。一般由陇道外进入没有照明条件的隧道时,大约发生10s的视觉障碍。从20岁到30岁,暗适应能力是不断提高的,40岁后逐渐开始下降,而60岁时的暗适应能力则仅为20岁时的1/8。

听觉特性

一般人通过听觉感知到的信息约占10%。这听力可以弥补人的视觉盲区。

疲劳驾驶原因及预防措施生活作息:7-8h睡眠;

驾驶时间:连续行车4h,休息20min,夜间行车两人轮流驾驶。

人的反应特性:安全跟车距离的“2s准则”,反应敏捷 0.4s,反应迟钝 4s,大多数人 小千

2s,平均时间一ls,一般路况遵循跟车距离遵循2s准则,雨雪天气跟车距离遵循3s、4s准则。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一种错误的知觉。

速度错觉

在市区道路上对车速易千高估,在原野道路上易千低估;

在加速时,易千将低速高估(这样在超车时会延长超车距离);

在减速时易于将车速低估,以致转弯、会车时因车速过快而发生危险;应对方法:观察仪表盘,及时降速,隔一段时间停车进入服务区进行休整再上路。

距离错觉

同样的距离,臼天看起来近,而在夜间及昏暗的环境感觉远;

前面是大车,感觉距离近;前面是小车,感觉距离远;

路上参照物多时感觉距离近,参照物少时感觉距离远;

会车时,无论两车的速度差有多大,总是感觉会车地点在两车距离一半处。

应对方法:采用行车间距的米数和车速的千米数相同的方法加以预防,如:60km/h的车速下,与前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