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中心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外国小说欣赏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选修课《丹柯》
【俄】高尔基丹柯——小说的灵魂主题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
匠家庭。4岁丧父,10岁起独立谋
生,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高尔基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01高尔基是列宁的好朋友。列宁不断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列宁嘴里还念叨着高尔基。02
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他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作品风格小说的灵魂——主题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的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后期他用更鲜明的色彩来描写英雄的现代生活,并用更崇高更适当的语调来谈论它,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2
代表作小说的灵魂——主题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品:《伊则吉尔老婆子》(主人公多是极力思考生活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激烈冲突的人物。)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写作背景背景补充: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小说的主题
人类文明进程中,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感情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这些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动也反复地出现在小说中。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有哪些?爱情战争复仇英雄……母题: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所有小说都有主题?小说的灵魂——主题一类小说是以故事为目的01它的主题意识是“不自觉也不明确的”02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快餐文学03另一类小说以表现思想为目的04自觉的表现主题,告人以哲理、或发人深省。05
主题的形成:1讲道理的小说——自觉表现主题2讲故事的小说——不自觉表现主题主题的实现:3作家创作:倡形象大于思想,戒主题先行4读者阅读:“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有绝对的权利——接受美学5小说的灵魂——主题
如:雨果《巴黎圣母院》就涉及了“爱与恨”“美与丑”,《红楼梦》更是一唱三叹、百转千回,道尽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04同一篇小说的主题也可同时涵盖多个母题。03作家不同的感情经验和写作技巧为同一母题的小说打上了截然不同的个人印记。01如:“爱”这一母题,不同的作家从不同的侧面来挖掘,小说表现的主题风格就各不相同:梅里美《嘉尔曼》的热辣而决绝,充满了性情之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的迷惘而哀婉,透露出对战争的谴责;勃朗特《呼啸山庄》的欲罢不能,仿佛使我们都沾染上野性的迷狂;杜拉斯《情人》的至死不渝,则穿越了情爱在世俗偏见中的沉沦。02
莫泊桑《项链》是想谴责玛蒂尔德不切实际地爱慕虚荣,还是在同情一个不失自我尊严的小人物被命运捉弄的不公?作者对玛蒂尔德既有嘲笑、又有敬意,既有叹息、又有悲悯。04主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还缘于作者面对文本“现实”时,自我价值判断的含混。
文档评论(0)